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社会民生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14年保护250万人!杭州这所大学新技术获全省大奖


  大雨来袭,气象部门连发提醒要求山区注意防范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个时候,中国计量大学的李青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便会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有价值。

  “地质灾害和岩土环境灾变,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我们研究这个已经十多年了。”最近,中国计量大学李青教授团队的“岩土环境安全监测的电磁测量传感技术及应用”荣获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荣誉,李青觉得是“水到渠成”:14年的精益求精、耐心打磨,终于迎来了这一项目质的蜕变。

  2004年底,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找到李青,希望他能研发滑坡自动监测仪器,这其间,李青团队发现了地质灾害和岩土环境灾变监测技术新的突破口。就这样,李青走上了地质灾害和岩土环境灾变监测的测量传感技术研究的漫漫征程。

  其实早在2010年,李青的团队对关于远程监测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项目就曾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但对他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李青教授团队继续日复一日地攻坚克难,终于实现两项全世界唯一的新技术,一个是地下位移测量仪,一个是变形分布测量仪。

  地下位移测量仪的集成传感器,可以随着土壤移动,多个集成传感器的上下叠加成串,实施对地下位移二维或三维的连续测量,实现了岩土地下变形或位移的真实测量。 “目前,我们能监测到地底下30米的岩土体运动,之后会朝着100米的深度继续研究。”李青说。

  另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新仪器,是岩土体大变形分布测量仪。仪器的螺旋传感线埋藏在地表下20-30厘米,可以同时测量出传感线所在位置上任何一处点的变形,解决了岩土环境安全监测一直存在的“测处未变,变处未测”问题。

  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李青回忆说,某年的除夕前一天,原本应是全家准备过年的日子,却接到了金华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电话,金华婺城区的某个山坡地表因降雪出现了裂缝,随时可能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虽然天下着雪,但没有半点犹豫,我们早上7点多便带上仪器装置箱赶往金华,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仪器的安装。与恶劣的天气相比,更担心的是山坡附近居民的安全。”

  “那一天,到家已经晚上七八点了,这样的情况对我们团队来说再常见不过。”常常外出的日子虽然忙碌辛苦,但李青和团队成员乐在其中。

  早些年间,为了装置的推广使用,李青一年外出安装仪器近四十次,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哪里有地质隐患,他就往哪里去。安装仪器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授课,李青和团队成员经常连夜回杭,到家时基本已是凌晨1点。

  夏天,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李青和团队成员依旧坚持着,一顶草帽、一件长袖,就是他所有的防晒装备,汗水浸湿衣衫,却不曾让他们停下劳作的脚步。

  而今,该技术已经在全国20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尾矿库、铁路边坡、建筑基坑等岩土环境监测中推广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已成功预警避灾90次以上、保护人数250万人以上,因灾减少损失1.1亿元以上。

  目前,李青团队在岩土环境安全监测的测量传感技术领域仍进行着新的研究。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李青说:“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灵感、火花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刹那的事情,要真正实现它,需要花几年时间脚踏实地去做。”

  (原标题《中国计量大学这项监测地质岩土环境的新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4年研究,90次预警避灾,保护250万人》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宓卓慧 汪玉婷  )



相关稿件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从“拧螺丝”到“工程师” 杭州钱塘区探索产业工人共富新路径
·官宣!《梦想天堂》正式成为“杭州市市歌”
·文化中国行丨“走读吴越”系列报道之一:一抹“秘色”,何以灵动千年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