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其他城市能给杭州带来什么经验与借鉴?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双城记》栏目,助力城市发展。
【地点】上海
【模式】将设计教育融入社会,从社区汲取创意灵感,用设计思维解决身边问题,让艺术可感可触,同济设计创意学院实践着对设计创新前沿的探索。
阜新路281号,同济设计创意学院坐落于此。校区,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也是未来的新学校。将设计教育融入社会,从社区汲取创意灵感,用设计思维解决身边问题,让艺术可感可触,这座学科排名全球第14位的学院,这样实践着对设计创新前沿的探索。
“超级月亮”上了生动一课
在学生宋东瑾心里,“超级月亮”曾是一个课堂。201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芬兰织物公司Marimekko联合曲阳社区,做了第一个设计介入的协同设计工作坊,相继在社区进行一系列社会创新和环境微创新设计项目。
在倪旻卿老师负责“四平空间创生”项目中,有个人人赞好的设计——“超级月亮”。在居民区大树上,挂起超级月亮,暗夜生光,树下人越多,月光会越盛。没想到社区里的阿姨爷叔来投诉了,因为觉得白色月亮挂在树上,像个“白灯笼”,不吉利。之后,在社区相关设计中,年轻设计师们对于黑色白色的使用格外谨慎,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站在体验者角度思考。
“产学研”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产业环境和氛围也影响着学生的设计思维。2014年,来自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王一行以“每食每克沙漏调味瓶”和“NO.5056踏板车”获两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菜市场边的“声音实验室”
清晨,家住鞍山五村的林阿姨直奔阳普阜新菜市场买菜,菜场旁边20米不到,一个现代玻璃房子门口有个巨大的牌子“NICE2035”。这就是居委说的“未来生活平台”吗?
事实上,这条不起眼的四平路1028弄生活街正在酝酿新变化。今年5月,它将转型NICE2035原型生活街,开出首批引领未来生活潮流的实验室。
四平路1028弄原先是条杂货街,200米长、7米宽的小路上理发店、五金店、建材店不少。这样的老街能否借助大学的创新创意优势,结合风投力量,让其焕发新颜,使之成为普通市民零距离感受前沿科技和未来生活的平台?
学院与四平路街道合作,打破大学与街区的围栏,通过直接建设并使用校外社区的空间资源,让学校产学研项目更有效地落地。目前经过整体规划,将老的店面转变成原型实验室,在科学家、艺术家创新实践的同时,社区居民可以参与。这样科技创新艺术更接地气,也开了一扇窗,让大众更了解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在做些什么。
声音实验室、食物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品牌和体验实验室、阿斯顿马丁创意实验室……进驻2035原型生活街的首批实验室名字很新鲜。它们的到来,又将给这里的居民带来怎样的变化?
不久前,声音实验室的负责人、歌手朱哲琴正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一起聚焦城市文化内容的创造。她用一场“琉音海上”展演,作为声音实验室的预演习作,呈现声音在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现在,声音实验室正在联合各种设计技术,把音乐和数据可视化,让声音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以摸,甚至可以互动玩游戏。
而对于学院里的师生来说,整条“原型街”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实验室,每天进出的人流物流等数据,是设计师了解社会的新鲜角度。据了解,目前可以让居民深入体验生活新技术的共享厨房,以及可以让社区老年人以多媒体方式听昆曲聊家常的未来书场,正在成型中。
“设计丰收”超越“农家乐”
在许多生活和旅游资讯网站中,崇明的“设计丰收”被归类为农家乐,极具人气。
2007年,院长娄永琪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和学生选择崇明岛竖新镇北部的仙桥村作为研究基地,与村委书记管仕忠建立长达12年的友谊。
刚来村里时,发现老百姓已经不怎么种田了,60岁以上的老人多把土地租出去,年轻人考上大学后基本留在城里工作。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式微,娄永琪对此很有感触,他说:“通过设计思维,整合城乡资源,发掘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潜力,促进城乡交互和创新创业,是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随后,他成立“设计丰收”项目团队,即“通过设计实现丰收”寓意。尝试通过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小而互联”的设计干预,推动城乡社群、文化、经济和环境的交互。
现在,“设计丰收”有27亩农田、6个大棚和3套从农民手里租来房屋改造而成的民宿。从2011年起,“设计丰收”的工作涉及乡村体验、乡村产品开发、艺术家驻留、民宿等。
不过,这个项目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项目负责人舒畅说,新的转型正在酝酿,“城乡交互”仍是项目的出发点,只不过体量和规模将会大得多,循环经济、通过未来应用场景转化新技术和一个“基于选择”的社群将会是重要特征。
(原标题《“产学研”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社区居民可参与创新实践 校区是社区一部分,社区是未来新学校》,记者 彭德倩。编辑吴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