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杭州“夺鼎”,理所应当?

  日前举行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杭州再次扛回“科技创新鼎”。

  有人说,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集聚了大量资源要素,夺鼎理所应当,不夺鼎才是新闻。殊不知,几年前的杭州,许多创新指标与北上广深等城市有不小差距。

  万事从来没有不劳而获。杭州的夺鼎之路,也是创新的赶超之路。

  二度夺鼎,跃升中承压

  杭州具备夺鼎的硬实力。

  最新公布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在杭单位共有192项牵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再创新高,占全省63%。

  把杭州放到全国比较,近两年位次也在上升。

  如杭州研发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6,在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这些位次都高于杭州GDP在全国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杭州创新动能强、后劲足。

  跃升值得鼓舞,可杭州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

  一来是标兵在前,北上广深这4座一线城市,无异于“四座大山”;

  二来兄弟城市势头也很凶猛。几天前传来消息,科技部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要么创新资源要素存量丰富,要么区域优势突出。

  三来是杭州位次进步了,可总量差距不得不重视。如北京、上海、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均在千亿元以上,杭州距离这一水平也还有差距。

  “七星伴月”,重塑市域创新格局

  补上科技源头创新的短板,杭州这两年花了很大力气,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次杭州二度夺鼎,就有了几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首先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主引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89项获奖成果是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内诞生,占全省30%。

  其次是省实验室体系成效初显,首批4家省实验室全员获奖。加上不久前落户杭州的3家,省实验室“杭州队”扩员到了7家。

  这是杭州对市域创新格局的一次重塑,杭州初步形成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省实验室覆盖南北两翼的“七星伴月”创新平台格局。

  这样大好的创新局面,既离不开浙江省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杭州市和西湖、滨江、余杭、萧山、钱塘等创新强区和工业大区的努力。各区县(市)要出地、出钱、出力,后续的人才服务也要紧紧跟上。

  这些超常规举措,让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金名片更硬核,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都实现了零的突破,各领域创新平台全面布局,产生了许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万事从来没有不劳而获,万事也是开头难。起步之后,杭州重塑市域创新体系开启了加速度。

  根据杭州市党代会报告,未来几年,杭州还要着力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争取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争取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加速赋能,让“科技强”不断催化“产业强”

  杭州再度夺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将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滨江区就是一个极佳例证。最新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滨江区承担和参与的成果共获29项,而且所有获奖成果均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将高科技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

  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与市场的转化通道?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构建“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3”即“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15”即15大战略领域,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等。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始终与浙江同频共振。

  前不久,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分组审议时,介绍了杭州在产业链上的深度谋划。既要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登,也要全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视觉等战略性产业。

  杭州这些产业“雄心”,都与我省“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高度吻合,也将是杭州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奔跑的底气。

相关稿件
· 碳基芯片、仿生机器人……云栖大会下周来袭 四万平方米科技展满满黑科技
· “数智杭州”有新进展 杭州科技大脑正式上线
· 如何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杭州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