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26日讯(记者 叶怡霖 通讯员 王思思)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2月25日上午,杭州召开全市科技工作大会,对2021年的工作进行部署。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杭州将正式启动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什么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如果将国家创新体系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它的塔尖。它是依托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的,支持重大技术研发和前沿性研究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合肥和深圳四座城市建设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前不久,我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杭州也将“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列入了“十四五”规划目标。
除了杭州以外,武汉、成都、西安、重庆、广州、济南等城市都加入了“成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竞争队伍中,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杭州有何优势?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达到哪些条件?
参照上海、合肥等地,依托核心载体,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技术中心等集群,利用中科院、“双一流”大学等创新资源,是争创的“硬杠杠”。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杭州将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科技工作的目标之一,是自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切入点”,也是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激烈的竞争中,杭州有何优势?
答案或许在产业基础上。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连续6年稳步提升。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经形成了产学研集群效应;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对技术的推动、带动甚至倒逼作用,都是杭州打造科创高地的优势所在。
据统计,杭州目前有西湖实验室、之江实验室2个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实验室,1个大科学装置——浙江大学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22家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13家国家重点研究室、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层次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
虽有一定基础,但与已创建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启动谋划建设
杭州打算怎么做?
科技创新需要注入并延续“科技基因”,源源不断地释放动力,焕发新的生命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是为了培育杭州未来的“科技基因”。
会上,杭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很难,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我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响创建国家科学中心攻坚战。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杭州计划按照“一核三星多点”空间格局,精心编制《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启动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
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湖畔、良渚省实验室建设,在区、县(市)的有力支持下依托头部企业、在杭国内顶尖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再谋划1-2家省实验室。支持在杭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和头部企业创建“学科、企业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推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大科学装置项目规划布局。推进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大型实验装置、超高灵敏量子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多维超级感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项目谋划论证。
科学探索没有坦途,科技创新没有终点。
这也正符合杭州的愿景:“十四五”期间,全力增强创新策源力、技术供给力、成果转化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