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锻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四年跨越式发展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苏靖 唐骏垚 黄慧仙 曾福泉)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一西路沿线、小和山高教区及青山湖科技城环绕的区域,是一片“涌动”的暗红色……这是记者近日走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一张企业数量热力图上看到的一幕:聚集的企业,恰好勾勒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轮廓。

  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标国际一流、集全省之力将其建设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这条位于杭州西部的科创大走廊,东西长约33公里,东起浙大紫金港校区(包括玉泉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沿文一西路交通主干道,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杭州云城、青山湖科技城。

  启动建设4年多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是全省的2.5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四分之一。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高层次人才和新型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企业科创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生态正在这里形成。

  从0到1

  原始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从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到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研发到具备颠覆性的脑机融合、类脑计算等前瞻性技术研究……日前,之江实验室发布一系列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智慧社会的未来图景愈发具体、清晰。“以源头创新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下一步,之江实验室将聚焦智能计算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创立智能计算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科学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战略应用,实现智能计算的“中国定义”。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起点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创新策源地的重要基础。

  资料照片 梦想小镇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钱璐斌摄

  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正在稳步推进,这是我省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平台。

  “浙江大学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布局了一系列重大平台,它们将成为我省提升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产出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重要保障。”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告诉记者,浙大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材料、智慧农业等重要科技领域,加快涌现若干颠覆性研究成果。

  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初步形成了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4家浙江省实验室瞄准关键性、共同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初步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引进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云谷小镇、微纳智造小镇等企业科创平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我省将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三大科创高地、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坚实保障。

  从集聚到协同

  区域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这些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刚刚启用的数字健康小镇,几乎每天都会迎来几波客商。为推动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未来科技城打造平台集聚相关领域科研院所、公共平台、创新企业,实现高尖技术、高端企业、高效资本、高新人才的“四高联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数字健康产业的创新策源地,能够带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未来科技城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资料照片 未来科技城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姚颖康摄

  数字健康小镇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体系的一个缩影。创新要素的物理集聚如何形成持续不断的“化学反应”,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是关键。

  近年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集成和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全社会参与的创新体系。

  在这里,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孕育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青山湖科技城,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双来向记者演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仅用1秒钟就能检测出物品中的各项物质含量。目前,该公司已有十余款自主研发高端分析仪器实现产业化。

  创新生态的营造,离不开人才要素。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集聚各类人才超50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6892名;2019年人才净流入率达到24.56%。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以浙江人才大厦为平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全省各地引进各类人才项目51个,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省人才生态体系构建。

  “高层次人才的汇聚是‘化学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它能将科技创新的‘小概率事件’真正变成‘大概率事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宽松灵活的用人机制,还是高能级平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等,都将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引才育才的重要条件。

  浙江大学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生态系统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创新型企业、“创新飞地”、紫金科创小镇、全球校友总部产业园等,浙江大学正逐步理顺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打通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协同创新。王立忠表示,聚焦产业导向和地方发展实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才能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壮大发展新动能。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营造好的创新生态的基础上,破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全面激发创新潜能,让创新成为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从而真正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亦很重要。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目前,浙大一院余杭院区等医疗资源,杭师大附属小学、青山湖第二小学等教育资源已经建成。交通领域,杭州地铁5号线、16号线已贯通运营,地铁3号线、机场轨道快线正在建设中。为补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功能短板,杭州启动建设云城,打造“彰显山水之城、文明之城和数字经济第一城特色的未来城市典范”。

  资料照片 之江实验室揭牌成立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董旭明摄

  从经验到智治

  数字化转型催生服务型政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业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不仅是句口号,更是政府部门掷地有声的承诺,给了更多创业团队敢拼敢闯的底气。

  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落户未来科技城,董事长宋宁当年底就在未来科技城的牵线下与风投公司进行接触。“我和风投公司负责人晚上见面,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10多个小时后,我就拿到了风投协议的初步版本,这是圈子里效率最高的。”宋宁说。

  高效与精准的服务,源于未来科技城打造的“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系统”。“每一个项目,我们不用常规思维来看有多少产出、投入是多少、明年税收会是多少……政府只提供服务,为创业者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帮助其降低创业风险。”未来科技城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徐来莹说。

  政府为创新创业者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服务,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更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

  如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在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用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经验,为人才服务政策、产业布局决策、基础配套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全面赋能未来产业、未来城市、未来生活,打造整体智治示范区。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个正在优化中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归集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自然现状、社会经济等数据83类153万余条。“我们正在梳理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链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在对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链条中缺失或薄弱的环节,加大力度招引培育,让产业链条不仅完整,还要质高。

  不仅是强链补链,数据库系统还要打造数字化政策库,可以根据企业的各项指标,实现政策的一键匹配、一表申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让决策更加智能化,重大项目选址可通过智能匹配、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优地块,实现土地要素的高质量配置……数字化转型中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政府部门也正悄然经历着转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