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彬,杭州元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平时住在杭州富阳城区。自今年7月以来,近50公里外的洞桥镇,成了他每周必去的地方。这缘于他的新身份——洞桥镇“文化管家”。
“文化管家”管什么?重要目标载体便是农村文化礼堂。早在2019年底,富阳区即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礼堂建好了,文化服务要跟上。作为杭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富阳区在6个乡镇22个村试点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管家”社会化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文化企业,依托文化企业雄厚的文化资源,向镇、村派驻专业的“文化管家”,进一步激发农村文化礼堂内生动力,破解农村本土文化人才不足、村民参与度不高、文化礼堂服务效能不到位等难题。
这其中,“状元故里”洞桥镇是唯一一个实现全镇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管家”全覆盖的试点乡镇,涉及11个村,占该区试点村总数的一半。该镇引入的第三方文化企业,便是王哲彬所在的杭州元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洞桥作为状元施肩吾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希望能为全省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洞桥力量’。”洞桥镇宣传委员沃超琳表示。
我们的活动我参与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对于59岁的三溪村村民李伟儿来说,这几年村里虽然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运动健身等设施也跟上了,但日常要照顾孙子的她始终是个旁观者,“一般就有大活动的时候来看看,热闹热闹。”
不久前,她听说村里文化礼堂要举行一堂木艺课,教大家怎么做筷子,“我们天天跟柴米油盐打交道,还真没想过自己能做出一双筷子。”觉得新奇,李伟儿很快报了名。
活动中有专门的木艺老师在指导,李伟儿很快就完成了制作,不仅获得了老师的肯定,还拿到了小礼物,带回家给孙子玩,这让她很有劲头。
“当天大概有25个村民来参加活动,男女老少都有,对很多村民来说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三溪村网格员兼文化员黄六群说。
木艺课,这是“文化管家”们为洞桥镇量身打造的。王哲彬介绍,其公司通过对洞桥镇11个文化礼堂的调研,采取“菜单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为洞桥镇农村文化礼堂提供宣传教育、阵地服务、团队建设、培训辅导、活动开展等一些公共文化服务。
“我们设置了5个项目,其中之一便是‘我们的课堂我来玩’,注重村民的参与感。”杭州元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外聘活动策划编导王丹说,主要有木艺课和康养舞等,尽可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文化管家”们还策划开展七岁儿童开蒙礼等主题礼仪活动、“我们的礼堂我来画”等绘画展出活动。“未来还将有花艺课、茶艺课、快板等多种艺术文化课程。”
这些课程的背后,是一支以企业法人为总负责人,有资质的编导导演、活动策划、舞台舞美设计、音乐、舞蹈、主持、戏剧曲艺、书画、木匠手工艺、茶艺、新媒体、摄影摄像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的礼堂管家队伍。
目前洞桥镇11个村共有11名“文化管家”,每一位“文化管家”的背后,都是这支集多种才艺技能为一体的礼堂管家队伍。
在沃超琳看来,“文化管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偏远山乡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兴趣,唤醒了基层蓬勃的内生文化需求,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
我们的礼堂我来管
从今年7月底入驻至今,洞桥的“文化管家”队伍里,逐渐吸纳了一部分补充力量——本地热爱礼堂工作的人员。倪立芽就是其中一员。
44岁的倪立芽是石羊村的文化员,业余颇爱舞蹈。不久前“文化管家”带来的康养舞,让她着实兴奋了起来。“我们自己跳跳广场舞,都是模仿来的,动作很简单,纯属玩乐。但是老师们带来的康养舞,类似瑜伽,可以做形体上的拉伸等,跳完身体真的很舒服。”倪立芽说,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老师教,“哪里跳得不对,老师指导一下,我们进步得更快。”
最近的工作之余,她正忙活着组织大家排练一首具有状元特色的舞蹈,准备在今年的“村晚”上亮相表演。“舞蹈是‘文化管家’编排好的,他们已经来了三四次,教我们基本动作、排队型等。”
“文化管家”不在的时候,倪立芽就成了张罗、组织大家排练的领头人。“老师先把我教会,平常我们经常沟通,他们会告诉我哪些细节方面需要注意,我在教其他人的时候也会更加注意。”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倪立芽对于整个舞蹈的掌控也愈加熟练。
同时,作为村里的文化员,倪立芽坦言,“文化管家”来了之后,“仿佛一下有了精神支柱。”以前村里文化礼堂的活动都需要文化员去张罗,“点子也不够多,策划起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今在“文化管家”的帮助下,村里文化礼堂的活动越发丰富起来,能拿出来的节目也更加专业有看头,“这中间我也慢慢跟着学到了,策划、组织活动都能更加游刃有余。”倪立芽说。
王哲彬介绍,“文化管家”团队正会同乡镇,针对性地对试点村宣传文化员进行语言、形体、艺术基本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和整体素质,使之成为一名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文化礼堂专(兼)职管理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支“补充力量”终将发展成为洞桥镇“文化管家”的中坚力量,持续推动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发展。
此外,“文化管家”还将指导和协助试点村,运用“礼堂+”思维,探索和建立“礼堂+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农民、集体双增收,推动“礼堂美丽经济”发展。
我们的乡村我振兴
洞桥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唐代大诗人施肩吾的故居。当地人曾身穿古装,扮演施肩吾,演了一出文化大戏。
然而,如何抓住“状元”这一洞桥特有的IP ,打造一台可长效化运营的状元大戏,将状元文化转化为美丽产值,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是洞桥镇党委书记楼树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化管家”的入驻,显然为破题带来了新鲜的文化思路。
通过对11个村的走访调研,王哲彬和团队定制性地策划了“我们的大戏我来演”项目,围绕状元文化、营地之乡等洞桥特色亮点创作编排一出大戏。“根据需求,我们将这出戏打造成现场实景地沉浸版、礼堂舞台版、视频推广版多个版本,以适合不同情况下呈现。”
而演员,则均来自于洞桥镇。“洞桥本土热心文化事业的人很多,往年的状元大戏也积淀了一些文化人才,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更多的人才,并将这群人培养成一支专业的‘状元大戏’草根表演队伍。”王丹说。而这,无疑是基层公共文化供给能级的提升。
据悉,这场大戏计划于明年4月推出,推出前期将通过定期表演吸引游客留下,将其打造成洞桥的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待进入常态化,游客达一定量后,可通过定制演出票等进行小额收费,维护表演团队的日常运营。
“文化管家”力量的输入只是一时的,最终还是要当地自身发展。“文化管家”在做的,就是利用第三方运营的优势,将村庄文化挖掘传承作为提升美丽乡村品质的重要内容,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文化礼堂运行与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源,助推当地美丽经济发展,让文化之花在乡村田野生生不息地绽放。
花香自会引蝶来。当洞桥这个富阳西部偏远山乡唱响文化大戏之时,除了游客,还将吸引更多艺术创造者进村,“这从另一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乡村振兴。”楼树良表示。
这股文化的力量,正于无形中,浸润着这方灵动山水。
· | 乡风如何更文明?西湖区打好农村文化礼堂这张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