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1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黄珍珍 制图 严东 通讯员 刘汉武)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9.57万人,占总人口的22.55%。其中,90%都会选择在家养老。
怎样让百万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开“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布了《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
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的“居家养老指南”。重点是什么?我们帮你划出来。
视觉中国供图 图文无关
小区养老用房“量身定制”
屋内屋外都要适老化改造
《实施意见》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责任、设施建设、服务供给、激励保障以及服务监管等5大类16小项具体任务。
在设施配建方面,《实施意见》规定,除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外,每个街道(乡镇)还应另外至少配建1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每6000-8000户配建1处,单处建筑规模一般应达到2000-3000平方米,农村地区则因地制宜并落实好用地指标确保有地可用,一般在每个行政村或者相邻行政村至少集中配置1处,单处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同时进一步鼓励闲置国有或者集体房产优先用于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配套设施用途调整,应优先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杭州共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00个,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实施,已完工158个。据统计,这批小区可新增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3591处,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约12.1万平方米,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约7.5万平方米。
累计为2100余户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安全、适老的家。
在家体验“准机构式”照护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将惠及全市
杭州充分发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加持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及康养联合体建设、“互联网+养老”服务等N项个性订制服务,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龄段、一站式养老服务。
截至10月底,杭州共建成208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2800余家社区级照料中心互为补充、错位发展。
借助智能设备与智慧平台开展“准机构式”照护,杭州市累计为280余名失能老年人家庭建立养老床位,提供24小时生命体征监护和咨询、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套餐定制相结合的专业化机构照护服务,并与就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绿色通道。
仅今年疫情期间,上城区为建床老人持续提供睡眠监测服务5419次、电话查房5200人次,处置夜间离床预警130人次,长期照护2180小时,在线健康咨询服务311人次,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不打烊”。
杭州市民政局表示,将出台市级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计划两年时间全市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800张以上。
一体化医疗服务“送上门”
符合规定项目可纳入医保
在杭州,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人数超过了101万。今后,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条件的签约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内也可按医保规定接受相关医疗护理服务。
目前,杭州市共有77家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符合“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准入条件的,可在业务范围内增加巡诊,为居家或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医疗护理、安宁疗护等上门护理服务,相关费用则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同时鼓励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执行与医疗机构同类人员相同政策待遇。
杭州将推动二级以上市、县级医院为牵头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组成紧密医养联合体,深化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双向转诊机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疗、养老和护理服务。
“补供方”转为“补需方”
失能失智老人住养老院有补贴
《实施意见》提出,2021年1月1日起,将对原先社会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运营补助”进行调整,转为直接补助给老年人。“补供方”转为“补需方”,逐步引导和培养老年人的新消费理念。
主城区户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区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给予每人每月600元补助,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进行托养服务(30天以内)的,给予每人每天20元补助,其他地区结合实际确定。
创设杭州市通用的养老电子货币“重阳分”和电子养老卡,将养老服务补贴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可用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今后也可带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于床位费及护理费等。
目前已有13.19万老年人开通养老服务专户,累计发放8000多万重阳币,线上入驻的200余家为老服务商,可提供助洁、助餐、助浴、代办、康复等53项服务,累计提供养老服务140余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