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旭辉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沈燕霞 姚小萍)“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政府决定建立军队编制的营汛组织,分级分段管理海塘,监测潮汛,故沿塘设立堡房,酌派兵丁轮流看守,巡防时歇脚和存放工具之所。从清泰门外观音堂开始,沿钱塘江三里为一堡……”
在杭州生活,你一定对“三堡”“五堡”“九堡”等地名不陌生。但这些地名由何而来,藏着哪些故事,却鲜有人知。
近年来,江干区兼顾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地名景观,竭力保护老地名资源,将“钱塘江带”地名文化遗产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尤其是钱江新城二期江湾地区,积极打造以“江城一体”赋予地名特色的品质江湾生活区。
为构建区域特色地名群,充分了解地名由来,江干区民政局自2016年以来对江干区域钱塘江一带的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况进行考证与核实。
经调查发现,该区块沿线杭海公路,原为钱塘江古海塘基。古海塘自江干三廊庙起至嘉兴海宁止,每隔三里为一堡,形成堡房地名,一至九堡,以及以此命名的村落由此得名。
这其中,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与保护意义的地名进行挖掘与整理,经考证后,归纳分类因钱塘江沿岸开发而衍生的地名有江干、彭埠、一堡至九堡、观音塘、七甲渡、七堡渡口、宣家埠、盐舍弄堂、钱塘江古海塘等老地名文化遗产。
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章,实地考证、挖掘整理后,江干区民政局将位于四季青街道东部三堡村成功申报杭州市首批百年古(老)村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位于彭埠街道的五堡、六堡、七堡,位于九堡街道的八堡成功申报杭州市第二批百年古(老)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最为有名的七堡老街成功申报杭州市第二批百年古(老)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 林云龙 摄
“该板块地名特色鲜明,既有观潮、弄潮、沿江茶俗等潮涌主题特色,也有与海塘修筑、寺庙古迹等重要内容,还有渡口、移民、盐业生产贸易轨迹等相关要素。”江干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道,这些特色不仅展示并记录了江干历史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沿革和重要瞬间,而且生动呈现了钱江新城扩容区注重地域经济、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建设成果。
下一步,为打造地名文化载体,江干区将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邀请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理论研究,将申报成功的32个杭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3个列入区级和其他重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收录至《江干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书。
此外,为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江干区积极编纂《江干区区划地名图》、建设地名网站、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平台。在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与城建、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协同合作,日益完备覆盖区域范围的数字地名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