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总也停不下来的他 倒在战疫一线 追记江干区信访局干部韦长春

新时代担当作为干部——韦长春生前采访视频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张彧 通讯员 沈健)“如果老韦没出事,现在他应该还在丁兰街道疫情防控的一线上。”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勤丰社区书记赵杭君沙哑了嗓音。

  “如果长春同志没有走,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和他去社区居民家里走访,继续调解未完的老旧电梯改造……”杭州市江干区信访局副局长张静红了眼眶。

  可惜,没有如果。

  2月17日晚,因多年积劳成疾且连日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现任江干区信访局四级调研员的韦长春在家突发心梗,2月18日凌晨,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7岁。

  这位第一时间下沉街道、多日来牢牢扎根在基层的“逆行者”,倒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前线。

  停不下来的他

  是疫情中百姓服气的“专家门诊”

  1月28日以来,丁兰街道赵家苑社区的防疫日记里留下了韦长春生命最后的轨迹:“小区门岗查证需更严格、居家隔离措施要更到位,对居家人员关心也要再完善……”

  疫情发生后,这位33年党龄的老党员主动请缨,第一时间下沉战“疫”前线,参与杭州江干区丁兰街道建塘、赵家苑两个社区的防疫工作。

  在他看来,这一切理所应当:“这里我熟,我不上谁上。”赵家苑社区是回迁安置房社区,也是韦长春的民情联系点。因为业务对口,他对赵家苑社区再熟悉不过。

  就在去世前几天,他还曾笑着说:“常年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让我认识赵家,周三访谈让我更加了解赵家,现在疫情防控更让我亲近赵家。”

  谈到韦长春,赵家苑社区党总支委员胡志深的印象里就是一支笔、一个本,还有那个走楼入户的熟悉背影。“印象中,他总是停不下来。”

右一为韦长春

  除了一次次参与一线巡查、走访和蹲点防控外,面对少数居民群众对管控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韦长春还当起了“老娘舅”,把纠纷调解、投诉回复、来电处理等繁杂任务都统统揽了过来。

  2月13日、2月14日,连续两天,杭州市新增确诊数中都有丁兰的病例。一时间,“丁兰成为疫区”的谣言四起。察觉到居民渐渐有些慌张的心情,韦长春立即利用他的专业优势,耐心细致地向居户讲解防疫政策,为居户心理疏导,同时指导丁兰街道第一时间公布了确诊病例的情况,向社区提了不少治理方面的“金点子”。

  “韦主任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赵家苑社区书记周栋梁很感慨,“他这个‘专家门诊’,老百姓很服气很信任的。”

  一天接了20多通电话,楼道跑了两个小时一刻未歇,听到他沙哑的嗓音,别人劝他“别那么拼,要注意休息”,他却总是摇摇头:“组织上派我来,又不是专门来听好话的,就是来答疑解惑的。”

韦长春的部分就诊记录

  微信步数常年3万+的他

  是信访攻坚的老黄牛

  “其实到了他这个年纪,真的没必要那么拼。”在江干区信访局四级调研员宣建平眼里,57岁的韦长春似乎总是不知疲倦地奔波着,汽车后备箱里常年放着一只拉杆箱,里面装的是出差用的衣服,“随叫随走”……

  自从下沉社区以来,他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睡眠——

  群众来电来信的巨量信息,他一一亲自处理,直至深夜;

  物资紧缺的关键时刻,他四处奔波、多方联系;

  在丁兰街道疫情管控压力最大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报名,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

  ……

  但对于他这样的表现,同事们并不惊讶。

  他联系的赵家花苑小区是安置房小区,总共1025户,4876位居民,消防设施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已经瘫痪了三年。“在他的跑腿对接下,区里面批下来40多万元资金,社区的难题终于解决。”赵家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栋梁说,因为老韦待人随和,大家伙都叫他“韦师傅”。

  每次江干区的“周三访谈夜”,大家都印象深刻,因为韦长春肯定会早早来到社区。

  “小胡,今天我们去走个几户。”

  “上次的老何家,我们等下再去下。”

  ……

  摊开他的民情笔记,密密麻麻都是他的走访记录。打开他的微信记录:步数3万+,是常有的事。

  总是在朋友圈里默默占据微信运动排行榜前列的韦长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百姓的心里。2018年度,韦长春同志被评为江干区新时代担当作为干部。

  在江干,很多老信访户都喜欢找韦长春,因为他特别耐心,能打开老百姓的心结,然后解开矛盾。

  “我们做信访工作,和医生一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韦长春说,在他眼里,担当有为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尽最大努力,帮老百姓排忧解难”。

  “跟老韦在一起,我们总是感觉特别踏实,他特别有大将风范,临危不乱,处理事情很有章法。”江干区驻京信访工作组的卢杰回忆道,老韦的办公室永远都是干净整洁,他办过的案子永远都是井井有条,“在业务上,人人都要竖大拇指。”

  “老韦就是局里的老黄牛,把最后一道关交给他守,我们都很放心。可惜……”江干区信访局局长陈天武的话里,写满了惋惜。

  军人出身的他

  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来”

  韦长春在部队经历了28个春夏秋冬,在他身上有着深刻的军旅影子。

  在张静的印象中,韦长春是一个很简单而踏实的人。“老韦这个人很实在,跟他交流起来很简单,从来不跟组织谈条件、讲要求,听到最多的就是‘我来’‘拿下了’,就像我们的老大哥一样。”

  “若有战,召必回。”他曾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而面对疫情他亦毫不犹豫地践诺而行。可奋战在疫线的又何止韦长春一人——

  他的爱人是丁兰街道勤丰社区楼道长,也是一名志愿者,疫情中一直在参与楼道志愿服务。

  他的儿子韦玮是江干区采荷街道常青苑社区党委委员、副主任,疫情爆发后,他二话不说告别在省妇保临产的妻子,抗“疫”至今,没有回过家一次。

右一为韦长春

  喧嚣过后,留给家人的,是永恒的寂寞与心痛。

  父亲去世的那晚,韦玮也一直坚守在社区防疫岗位上,没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

  回忆起父亲,韦玮悲伤着、骄傲着,他说:“父亲一直以军人的作风教育我、感染我、引领我。可他怎么就这么走了……”

  老韦走了,但他引领的绝不仅仅是韦玮一人。他把自己的足音留在了疫情前线,那里初心闪耀、脚步铿锵。

相关稿件
· 杭州出台“暖八条” 保障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
· 该动的有序“动起来” 杭州久违排队的背后
· “为杭州守城门”的他 终于被“强制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