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建德新崛起②丨联通四方 浙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编者按:一条江悠悠而来,出山入林,绕水跌瀑,绵延700里;一座水电站矗立山水间,身姿飒爽。

  这里是建德,曾因新安江水电站闻名全国,如今因山水宜居之城再受青睐。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走进建德,看这小小一方水土的“崛起”,为“中国崛起”奇迹夯基垒土,为中国梦抹上一笔笔鲜活而斑斓的色彩。

  这是建德的故事,亦组成了新中国70年气势磅礴的立体长卷。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方祺)去年年底,高铁的蜂鸣声,将建德带入“38分钟时代”。而时间倒流至1960年,一座名为“白沙”的大桥横跨南北,结束了新安江“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隔江如隔海,渡江似登天”的历史,为建德交通发展写下序章。

  从渡一条江,到架设一条高速公路,直至今天杭黄高铁到来,接下去还有两条高铁线路将在此汇聚。很快,这个县级市将拥有三条高铁线路、三条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内引外联的浙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70年,建德实现了交通区位惊天逆转。这样的逆转,刷新了建德、杭城百姓的时空感,挺起了浙西小城的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白沙大桥

  从简易公路到“半小时交通圈”

  上世纪70年代,建德交通十分闭塞落后,城市外围大多是一些简易公路,新安江上也仅有一座白沙大桥,不少地方需靠轮渡过江,去趟杭州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城市要发展,第一件事,就是发展交通。

  上世纪80年代,建德市开始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条条公路贯通东西南北,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两岸,拉开了连接内外的主干道框架,打通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汇聚成网,全面建成城乡一体化“大交通”格局。

  蒋利光是土生土长的建德市大洋镇贺宅村人,在他的印象中,年少时从村里到大洋集镇至少要两三个小时。2010年麻车大桥通车后,开车到大洋集镇只需要15分钟。麻车大桥通车那一天,上万村民自发在桥上载歌载舞的画面,让他记忆犹新。

杭新景高速公路主线大桥

  市域内部交通的互联互通在加密完善,对外的连接也在跨越式发展。新安江长运公司驾驶员徐霞军,见证了这一变迁。

  “上世纪90年代,从建德新安江坐客车到杭州,需要4个小时;2000年,320国道升级改造成一级公路后,车程缩短为两个小时;杭新景高速建成通车以后,车程再次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从砂石路到水泥路,再到高速公路来到家门口。徐霞军还记得2005年12月那个晚上,他几乎没有睡好。“就想着第二天杭新景高速建德段要通车了,以后开车不仅快还安全,太高兴了!”

  很快,淳安千岛湖支线和龙游支线也相继建成通车,并与杭金衢高速相连,建德进入了“高速”时代。沿着交通干线,建德一批乡镇率先抢占发展先机,在五金、家纺、现代农业等领域全面开花。 

  一条条宽广的柏油马路蜿蜒向前,至2018年,建德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公里,公路网密度达83公里/百平方公里。

  因交通建设带来的时空改变,仍在持续。未来两年,千黄、临金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建成通车,届时三条高速公路从建德市穿境而过,与杭新景高速、龙游支线以及千岛湖支线形成一纵一横两连的高速公路网;320国道、规划S311省道、351国道等干线公路的改建工程,在打造建德市域半小时交通圈的同时,全面拉开建德东西向公路框架格局。

  不久的将来,这一条条公路将成为生态经济大动脉,为建德夯实大发展的基石。

建德公路(图源视觉中国)

  “38分钟时代”引领融入长三角

  2005年杭新景高速开通时,建德人对此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把建德搬了一个家,把我们建德从浙西的一个偏远城市变成了杭州的郊区。”

  而当时间跨越至2018年12月,杭黄高铁开通宣告“38分钟时代”的到来,建德的雄心再度释放——“接壤杭州”变成了“全方位融入”,甚至“全方位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样的雄心背后,是“38分钟时代”带来的底气,也是对未来交通发展的预期。

  从建德出发,向东前往杭州、上海,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最远可直达首都北京;向西往武汉、西安、郑州等地,亦方便许多。这都大大提升了建德百姓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建德的人才引流、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去年底,杭黄高铁开通后,上海的研究型人才开始愿意到建德来工作,我们研究中心的科研技术人员从高铁开通前4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7人。”谈起杭黄高铁的作用,建德市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龚彬深有感触。

建德高铁站

  这,仅是高铁释放的红利之一。当建德大步迈向高铁时代,依托杭千黄、杭新景、临金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黄、金建、衢建三条高铁汇聚,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汇流等立体交通网辐射,1.5小时的通勤圈将通达沪、苏、皖、赣、闽等地区,真正实现从“接轨”到“融入”的转变,成为战略者的西进新蓝海。

  如果把全国高铁线编织成一张快速路网,从上空俯瞰,将前往建德的高铁线路全部点亮,就此便诞生了一大批“最短线路”。近的城市有衢州、金华,远的城市则为北京、西安、武汉、长沙、厦门,如今,从建德去这些地方都能找到更便捷的快速通道。

  “以交通为突破口,塑造浙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从而打开建德的发展之门,这在过去对于我们这么一个浙江西部山岭重丘县市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建德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唐建锋说。

  可以想见,当这些线路被一一点亮,人才、资源、资金等一系列宝贵财富,都将成为线路上流动的色彩,在建德交汇散发闪耀光芒。

建德草莓

  水路航空翻开时代新篇章

  陆运的故事还在续写,水路和航空已翻开新的篇章。

  在历史上,建德曾因“黄金水道”而兴,但随着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形式的迅速发展,水运优势不复存在。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后,曾经给严州带来繁荣兴旺的黄金水道,也彻底走向了边缘化。

  不过,在富春江船闸改造投入运行后,去年10月,建德十里埠港也建成开港,让黄金水道走上了复兴之路。

  作为建德港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十里埠港共设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泊位13个,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5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

  经此码头,浙西地区的物资可向东运往上海、宁波等沿海港口,向北经京杭大运河运往沪苏等地区,向南经兰江运往金华、衢州地区。十里埠港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货物从水路运输,可以节省大约三分之一的物流费用。

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

  水运的复兴,也在于水上旅游的复兴。建德市目前已经建成旅游码头6个,其中位于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交汇处的姚坞集散中心码头,是钱塘江中上游最大的客旅码头,与梅城七郎庙码头、乾潭码头形成七里扬帆景区南北呼应的两个主入口,预计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次,为钱塘江水上旅游西进,黄金航线回归奠定基础。

建德航空小镇高空跳伞

  从水面到天空,建德始终未曾缺席。坐拥浙江省首家经国家民航局批准并正常运营的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建德通航旅游经济蒸蒸日上,同时还在布局通航产业全产业链。

  “拉开交通框架格局、服务核心区域发展、打造旅游互联互通、提升路网服务能力、建设美丽交通走廊、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是建德未来交通发展的导则。随着公铁水航集成的浙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加速形成,建德这座浙西小城,正在奋力奔跑,开启乘风破浪新征程,也肩负起时代托付的新使命。

相关稿件
· 建德新崛起①丨新安江畔 兴起一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