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300多岁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首次展出

  展览现场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艺 通讯员 毛颖莹)为配合杭州市与维罗纳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开展,同时结合2019杭州国际日的活动安排,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博物馆承办的“我心相印湖山间——西湖文物及摩崖碑碣展”于2019年9月1日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通过“湖山之境”“佛意染心”“风雅生活”“石载丹青”四个版块,以杭州西湖博物馆馆藏文物、西湖周边碑碣实物及拓片、摩崖造像临摹精品等为载体,多方面展示西湖山水与人文精神的契合,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0月18日。

  千百年来,西湖山水一直是人们获得充分审美体验和精神栖息的圣地。本次展览以物传情、以情传意,通过西湖文物、西湖碑刻及摩崖精品,辅以雕塑、绘画及装置艺术,以山水情、家国情、宗教情、忠孝情、唯美的爱情贯穿主题,营造“我心相印湖山间、西湖情意满人间”的艺术氛围。

  本次展览推出的70余件(套)展品,让观者在领略西湖不可胜数的人文财富的同时,更可浸润生活,赏阅湖山文化的特有魅力。

  第一部分“湖山之境”:通过展示历代文人逸士留下的旷世佳作,呈现出湖山间或闲适栖居或优游雅集或访友追忆的无限意蕴,正是人与西湖情景交融和谐共处的自然观照。

  第二部分“佛意染心”:千百年来,西湖边丛林密布,香火不绝,遗留下来的众多佛教文化史迹,成为西湖景观的重要人文财富。展品中按1:1比例复制的烟霞洞观音造像,尽最大可能还原造像完整时的艺术面貌,使观者感受五代至宋石刻艺术之美。

  第三部分“风雅生活”:通过展示古人的生活用器,感受南宋以来杭州文化的深厚积淀,体会江南文化的特有韵致。其中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共十二扇,可互相联接成一幅完整的西湖全景图。

  此屏制作精良,规模宏大、构思精巧,人物清晰明快、赋色艳丽华贵,为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

  第四部分“石载丹青”:西湖山水间遗存的各朝摩崖碑碣,点化山水,是中国文人特有的艺术展现方式,构成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国拓杭州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拓片、清西泠红梅碑拓片、梅石碑拓片等展品再现了古代文人行走湖山间的感悟和情怀。其中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金梅生作《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宣传画都是首次展出。

  本次展览突破以物为主的传统展陈方式,通过丰富多变的场景营造,展现西湖之美,烘托西湖之情。

  杭州西湖是自古至今中国文化阶层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是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与维罗纳老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而两处世界遗产地所孕育的动人爱情故事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成为千古佳话。兴史化民,兴艺化心。慎终追远,鼎世推新。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新时代,不忘传承,继往开来,弘扬西湖文化,担当时代责任。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日至10月18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南山路89号)地上一层展厅

  服务台咨询电话:0571-87882279

  公交线路:公交12路、42路、K4路、K102路、K31路,钱王祠下车即可

  【浙江新闻+】部分展品介绍

  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

  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

  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共十二扇,互相衔接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屏风间可以用插销联接,通体髹黑漆为地,屏风最外层是一圈由八宝纹组成的边框,衬托着主体的西湖山水人物风光图案,场面十分宏大,人物细节刻画入微,布局清晰合理,色彩明快艳丽。屏风背面为素面。根据器身相关文字,此屏风为清南澳镇标中军左营左都督王朝俊携南澳镇28名武官为当时督制全闽水军的周老先生所制作的庆寿之用,陈天达作贺寿词。这件藏品,且历经三百余年品相完好,实属难能可贵。

  16至17世纪,中西方贸易频繁,刻灰屏风是重要的贸易品之一,因为途径印度尼西亚万丹,故而被称为“万丹漆”。刻灰屏风在国内的存量甚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屏风,古称“邸”、“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清代以前,它是帝王将相的专用陈设,多置于正殿(室)主座之后,既彰显出室内布置的富丽精雅,又衬托出主人地位的威仪与尊贵。本件屏风高大华丽,就是一件集艺术性与历史感于一身的案例。

  刻灰奢华的风格与法国上层崇尚高贵华丽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法国工匠将屏风上的漆层剥下,贴嵌在新制的家俱上。刻灰漆使得西方人对于东方古国有了初步的了解,屏风上的家俱等器物,也影响了西方的工艺品,在文化和艺术交流方面的贡献,不言而喻。

  明蓝瑛山水高奇徵行书茅玉媛花卉扇页

  明蓝瑛山水高奇徵行书茅玉媛花卉扇页

  为蓝瑛、高奇徵和茅玉媛三人合作作品,右边为蓝瑛绘山水,中间是高奇徵行书秋日泛舟湖上诗一首,左边为茅玉媛画花卉。三人中名气最大者为蓝瑛,蓝瑛在洒金扇面上作画,能够将笔墨运用自如,他采取传统的高远、中远、平远并用的构图法,山峦耸立,远峰直入云天,中景为山石坡角,丛树平林,山川云霭间隐现楼台殿阁;近景为坡陀沙渚,起伏变化无穷。在笔法上,所绘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自出新意,变化无穷,让人感受到秀润淡雅、萧散清逸的大自然意态。

  蓝瑛的作品多是在临仿古人笔黑、构图与气韵的基础上对江南实景进行写生,他的创作深受江南山水实景的影响。从这幅扇画可以看出,蓝瑛在运笔上由中锋转向侧锋,笔法日益敏捷娴熟,线条、皴法趋向短、碎,山体的结构也出现了一种繁复堆叠、空间感减弱的倾向,然而其绘画中那种苍劲雄浑的风格渐渐显露出来。他善于营造一种苍茫雄奇、高古豪迈的意境,无论是中堂大卷还是扇面斗方,都能以独特的笔墨语汇传达出这种意境,体现出蓝瑛对画面和笔墨极强的控制能力。

  蓝瑛在画史上的地位,有称他为浙派的殿军,另两位是戴进和吴伟。蓝瑛是职业画家,在文人画时代,他开创了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与文化画家笔墨情趣相结合的独特画风。他的作品在当时深受普通大众喜爱,当时的文学家孔尚任曾经把蓝瑛安排进《桃花扇》里,但是他士大夫阶层接触不多,不深。蓝瑛求写实、求质感的创作思路,正好与文人画南辕北辙,也正好堕入董其昌等人批评过的“纵横习气”之中,蓝瑛尽力使自己像一个文人画家,是为了使自己的画被更广泛的市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可惜,除了得到董其昌、陈继儒的一些客套性称赞,蓝瑛基本上没有能够进入这个圈子。所以导致绘画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

  清甲戌年孙桐西湖图绢本轴

  清甲戌年孙桐西湖图绢本轴

  “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山、北山相对,峰巅各有古塔遥相对峙,而成插云之势。清《西湖志》说:“南、北高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峰塔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二峰插云’,为十景之一。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缭绕,随风卷舒。”

  元大普宁寺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元大普宁寺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为黄麻纸印本,经折装,磁青纸封面,泥金题签,题作卷笫四百三十四。本卷千字文编号“水”,每版折为五页,每折页六行十七字,折页版心处有刻工“王淼、汪吉、何之、应廷坚、懋德、系、沅、凌”,卷末有音释。查《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及《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考版式行款,知其为元普宁藏本。且据《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P.335-337记载,王淼、汪吉、何之、应廷坚四人皆为《普宁藏》刻工。《普宁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元二十七年完成。全一千四百三十部。大德十年又收入弘法寺本藏经内(即《赵城藏》版入燕京后的元代补雕本)南方版本藏经所缺的秘经约九十七部。该藏基本上是依据《圆觉藏》复刻的,版式略小,但刻工精巧细致,装帧古朴典雅。

  《普宁藏》全称《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因刊板于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而得名。开雕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讫至元二十七年(1290)工竣,为元代佛藏第一刻。至元末版毁,据明初本徐一夔《始丰稿》记载:“镂版于杭之南山大普宁寺。未及广布而数遭小劫,版与寺具毁。”故所存之本皆元刊元印本。考普宁藏刊刻历时十四年,前后经历四位主持,依次为道安、如一、如志、如贤。

  民国西湖风景瓷板画

  民国西湖风景瓷板画

  瓷板胎质细密,板面描绘西湖风光,绘画山水风光生动细腻,布局协调。器型端庄雅致、风景刻画生动,瓷、书、画、印艺术于一体,集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于一身。瓷板画是一种直接在瓷板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品。烘烧后,画面永不褪色。清末源于景德镇,是在中国的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特制的瓷用颜料,以乳香油和云香油调色。初期只能描绘黑白瓷板画,后发展能画彩色瓷象,也能移植国画、油画、粉画和水彩画等美术作品。

  十九世纪初随着大清的消亡,皇家御窑厂迅速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陶艺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由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民间的瓷板画高手组成。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他们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月圆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称为“珠山八友”。名操一时,影响深远。

  清康熙五彩雷峰夕照盘

  清康熙五彩雷峰夕照盘

  清康熙五彩瓷器继承改进了明朝五彩瓷的特点,发明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人物和叙事性的故事图案也大量出现,成为此时的一大装饰特点,为精丽秀美,绚丽异常的一代名品。《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绘画工致精丽。尤在人物、山水纹饰上造诣显着,初显西洋阴阳向背画法。

  本品造型大气,敞口,口沿外撇,腹壁微弧,大圈足。釉色洁白莹润,外壁光素,只于内壁以五彩作画,盘心绘西湖南屏晚钟青绿山水人物图,层峦叠嶂,古木参天,塔寺隐现,老僧夕归。 盘内题句:“瞳瞳塔影斜晖半在林峦半翠微,迢逅南屏山下路老僧正傍夕阳归”。器物形象生动,画工精致,釉彩明艳,为康熙五彩难得的民窑精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五彩高士图盘,与本品造型、尺寸几无二致,纹饰对映成趣,可资比较。 

  梅石碑拓片

  梅石碑拓片

  西湖边不远处圣观路有个梅石园,相传这里在南宋时是德寿宫的后花园。宋高宗(赵构)禅位之后,从皇宫移居到德寿宫颐养天年。他偏爱湖山泉石、亭台楼榭,其中有块玲珑的芙蓉石是宫中有名的一景。当年,石头旁还种植了一株古老的苔梅,梅石相映成趣。到了明代,德寿宫早已经荡然无存,而这块芙蓉石却还兀自站立着,引来不少才子为它赋诗作画。其中,明代钱塘派画家蓝瑛画得最为传神,后刻上石碑,立于石头旁,再配上清初孙杕画的苔梅,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石双清”碑。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弘历第一次南巡,发现了扑地断残的梅石碑和仍然矗立于杂草丛中的奇石,抚摸良久不愿离去,乾隆以为梅石碑上的梅花和怪石是蓝瑛所画,题诗一首,以寄感慨,随后派人运到北京。乾隆十七年,怪石运到,被安放在了圆明园的长春园的茜院内,被赐名“青莲朵”,由乾隆亲笔题于石上,成为茜院八景之一。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发现梅石碑上的梅花不是蓝瑛所画,于是又题诗一首,并作文以纠正先前的错误,同时叫人重新复制了一块梅石碑,并把他所作的诗文镌刻于所复制的碑上,从北京送回到杭州,以存旧迹。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又命人重新摹刻梅石碑一块,放在圆明园茜院门左的碑亭中,与“青莲朵”相依而立。

  杭州的梅石碑1966年损毁;圆明园梅石碑在历次的劫难中未遭毁坏,上世纪20年代被运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重新立起来。本张拓片即为老杭州丁云川在上世纪90年代请人拓下北京梅石碑,后捐赠给西湖博物馆。


相关稿件
· 一张报纸值万元 杭州这场展有你不知道的历史沉浮
· 展览丨到浙博一览宋元青白瓷之美
· 展览丨品千载清风 赏古代墨竹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