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一张报纸值万元 杭州这场展有你不知道的历史沉浮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5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洲 通讯员 王敏锋)5月2日,在杭州中山中路466-1号,一场老报纸的展览——“七十年的记忆·见证杭州解放”老报纸展对外开放。一张张泛黄的老报纸,记载着杭州的历史,也见证了杭州的新生。

  策展人是张雪根,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历时4个多月时间,张雪根从一万多种藏报中,精心挑选出了50多张老报纸参展。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杭州,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和纪念的日子。希望通过这次主题展,大家能够不忘过去的艰难岁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开创更好的未来。”张雪根说。

  张雪根的藏报习惯,已经有23个年头了。1996年,他还是杭州钢铁厂的办公室副主任,每天翻阅不同报纸,也经常向各大报刊投递稿件。渐渐地,他开始留意那些内容丰富、有历史感的报纸,按照重大题材分类进行收藏,存放的书柜也从1个增加到了如今的24个。

  最值钱的一张报纸,印刷于嘉庆八年。当时,张雪根花了6000多元买回来,现在市值已经过万元。“老报纸,要防虫、防潮和防火。每张报纸,我都用塑封袋真空包好,还从日本买了进口的樟脑丸,尽量维持它的本色。”张雪根说。

  收藏报纸,张雪根是认真的。平常,他每天会投入3个小时,整理存放各类报纸,一年累计达1000多个小时。在家里,妻子和女儿也不反对,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报纸收收好,别摊在外面”。张雪根倒也自得其乐,塑封、装订、入箱,忙得不亦乐乎。

  “感情最深的,就属《浙江日报》了,这可是浙江第一大报。”张雪根说,他清楚地记得,1971年春节,浙报刊登了一则图片新闻,名为《炉前坚守岗位》。图片上,他穿着白色的帆布衣和工作帽,和15名炉前工站在一起。“这是我第一次登上《浙江日报》,很可惜的是,这张报纸后来散佚了,没有找到。”

  在旁人看来,集报的爱好略显小众,但在张雪根眼里却充满了趣味。从报纸上,他可以从中解读出社会文化的前世今生。在展厅里,他拉着记者看了一张1949年7月的《工商报》,上面登载着一对新人结婚的信息。张雪根说,在当时,这些都是家境殷实或名声显赫的人。

  有人收藏它,就有人读懂它。69岁的孙素娟,骑着自行车从青年路社区赶来看展。她告诉记者,她父亲原是浙江麻纺厂的员工,一直都有剪报的习惯。小时候贪玩,拿着父亲的剪报转悠,没想到竟惹得父亲生气。“对我来说,报纸是我生命里的一份重要物证,你看这些泛黄的报纸,现在都快看不到了,我看起来特别地亲切。”孙素娟说。

  互联网时代,报纸也在走向数字化。张雪根说,虽然他也开始尝试用手机写稿、发文章,但是对纸质报纸还是一往情深。在藏报过程中,张雪根也慢慢培养了阅读习惯,从“一线工人”转型成了“文化人”,如今已经出版了《故指堆里觅巷黄——民国报刊扎论》3本图书。

  从5月2日开始,老报纸展览将一直持续到5月6日。在杭州的市民游客们,不妨来到中山中路244-1号,去看看老报刊里的历史沉浮。下一步,张雪根打算策划“民国报刊上的杭州”等主题展览,和更多市民游客分享“不能忘记的过去”。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