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双城记·上海丨让不便可接受 看他们如何顺利撤桶

编者按: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其他城市能给杭州带来什么经验借鉴?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双城记》栏目,助力城市国际化。

  【地点】上海

  【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管理,让“不便”可接受,这些小区顺利撤桶。

  图自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16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佳)还有不到1个月就将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不仅明确了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还提出了“定时定点”的要求。

  定时定点要在大多数社区落地,涉及到“撤桶并点”。如此“不方便”的制度一出,部分小区业主坚持反对,导致定时定点无法落地。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小区“撤桶并点”的过程似乎没那么艰难,而“诀窍”也并不复杂高深,其实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科学管理。

  定点:因地制宜

  1分15秒,这是精文城市家园小区23号楼到5号投放点位的步行时间,也是这个小区撤桶并点后扔垃圾最远的一段路。

  对于这段路,城上城居委会书记季云掐着秒表慢悠悠地走了十几次,底气十足。遇到抱怨“不方便”的居民,她一句“我一直走,最长1分多钟”,总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撤桶并点后,怎样程度的“不方便”能被大多数居民接受?除了不要把扔垃圾搞成“耐力赛”,扔垃圾的这段路是否符合多数居民的生活动线也很关键。

  以精文城市家园为例,上个月正式撤桶并点前,23幢居民楼底连接车库的进出口各设有一组干湿垃圾桶;撤桶并点后,只设了5个固定投放点位,但抱怨的居民只有极少数。

  这背后的“秘密”很简单:因为这些点位都卡在了进出小区的必经之路上,无论是居民下楼买菜、接送小孩,还是到车库取车出门,都会经过这些垃圾投放点。扔垃圾成了顺带的事,何乐而不为?

  为了让“不方便”变“方便”,精文城市家园内还发生了车位给垃圾桶让道的小插曲。1号投放点“看中”了小区靠近虬江路进出口旁的一块空地,但被固定车位占用。通过协商,把固定车位调整到了其他地方。

  最终,这里也成了小区里最醒目、最方便的集中投放点之一。

  除了距离、位置,集中投放点的数量也有讲究。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实施导则》,建议每300户至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

  “从没有规定说集中投放点越少越好,如果实在需要,一两百户甚至几十户居民配一个点位也不是不可以。”季云说,一开始商量方案时,有人说小区有1522户,就按照500户设一个点来操作,即设置3个固定投放点。可居委会干部自己用脚实测后,认为这样的密度不合理,最终“做加法”,提出了设5个点位的方案。

  季云表示,设投放点关键不在于密度,而是设多少、设在哪里。这个平衡点找到了,居民就能最大限度地接受撤桶并点后的不方便,而通过定时定点指导监督居民养成良好分类投放习惯的目的也实现了。

  图自视觉中国

  定时:循序渐进

  “定时定点”,定点难,定时更难。客观上,每个小区的居民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要“一刀切”地限定投放时间,忽视了部分群体的特征和诉求,反而促使他们成为不配合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但真要划出一个所有人都方便的投放时间,也不现实。

  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其实也好办。因为没有强制规定要实施定时投放,以及具体怎样实施定时投放,所以针对特殊群体,每个小区根据自身情况配套有弹性、有“温度”的定时投放措施就行。

  在共和新路街道申地居委会,撤桶并点的小区如果有腿脚不便、独居、无人看护的老人,老人或其家属可以向居委会备案,约定一个时间,由居委会干部、楼组长或志愿者定期上门收集垃圾,老人事先在家中分好类即可。

  在徐汇区的田林十二村,为老人服务的钟点工和上夜班的居民没法赶上固定投放时间,物业允许他们在分好类的前提下,将垃圾袋摆放在垃圾箱房一侧的“误时投放点”,由保洁员在可投放时段“补投”。

  还有不少小区考虑到“众口难调”,目前采取“定点不定时”的制度,暂时不和居民在限时投放上“较真”。

  在普善新苑,经过14个月的宣传、沟通和反复协商,24层144户居民楼道里的垃圾桶才被撤走,居民渐渐摆脱了对楼层垃圾桶的依赖。近期,小区划定了上下午各1.5个小时的固定投放时间,但这个时间段主要针对想要绿色账户积分的居民。除此以外的时间,投放点的垃圾桶不封闭,可以随时投放。针对这些错时投放的居民,居委会和物业增派了志愿者或保洁员,时不时地巡检,监督投放但没有分类的情况。

  “垃圾分类这件事是和生活习惯抗争,需要循序渐进,对于高层设桶的小区,先要做到让居民‘下楼’。”谈家桥路80弄居委会主任张才娟告诉记者,如果一开始就定时、定点双管齐下,不方便的程度会超过大多数居民的接受范围,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工作很难开展。相比之下,先确保撤桶并点,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等养成了到固定点位投放垃圾的习惯后,再推行定时投放。

  图自视觉中国

  督导:智能监控

  上海现阶段要尽快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恐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是为数不多值得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为何这种模式在不少小区推行时遇阻?除了推进方式“一刀切”“不接地气”引发居民抵触情绪外,一些居民觉得撤桶做定时定点与促进垃圾分类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不认同这件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关系大了,上海地方条例一旦实施,个人就可能因为分类问题被处罚!”申地居委会书记叶燕说,事关每一位居民的诚信记录,这一点要在向居民做工作的时候反复强调,促使他们认同撤桶并点的意义,“归根到底是为自己好”。

  撤桶并点要保证实际效果,还要有持久有力的监督。有些小区,垃圾箱房关闭时,居民将垃圾扔在了箱房外或丢在公共区域;还有些小区,没有在固定时段外强制关闭垃圾箱房或锁住垃圾桶,被一些居民“钻空子”,扔进去的垃圾完全没有分类。这些行为挫伤了其他遵守规则居民的积极性,容易导致“你扔我也扔”的破窗效应。

  “痛点”怎么破?上航新村居民区用了“土办法”,靠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打开乱扔的垃圾袋,在里面寻找快递单或外卖单,通过上面的身份信息锁定“真凶”,上门督导。如果垃圾袋里没有相关身份信息,则依靠公共区域的监控探头来找人。

  结合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田林十二村将垃圾投放行为和小区智能门卡绑定,只有居民在指定的投放时间拿着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投放口才会打开。在刷卡投放垃圾时,居民的基本信息会传输到居委会后台,谁扔的一目了然。对于把垃圾扔在箱房外面的居民,通过后台数据也能找到,因为这样的住户刷卡频次不规律,甚至一次都没刷过,很容易识别。

  解决了是谁扔的问题,田林十二村又发现了新的“痛点”:刷卡投放没法追踪到每户居民的垃圾分类实效。在给垃圾箱房周边安装监控探头的时候,田林十二村又出了个主意,把探头装到箱房内,对着垃圾桶。

  如今,居委会组织志愿者对一段时间内的垃圾投放监控视频进行抽查,发现不符合分类要求的,由居委会和志愿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综合自解放日报,原标题《这些小区为何能顺利撤桶》,记者 陈玺撼。编辑:王佳)

相关稿件
· 双城记丨美国社区如何实现美好蓝图?这个角色很重要
· 双城记丨垃圾焚烧厂如童话城堡 入选维也纳城市景点
· 双城记丨上海将出台全国首份街道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