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5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姚颖康 设计 聂李黛芳)你印象中的“工人”是什么样的?
是高举铁锤、手持焊枪的“钢铁直男”?
还是挥汗如雨、披星戴月的“敬业黄牛”?
或是枯坐桌前、埋首指间的“工匠高手”?
……
今天起,全杭州要找的,不是这样的“工人”——
TA也许是公认的“老黄牛”,但“工匠精神”背后也许有艺惊四座的“隐藏技能”,一秒变身;
TA也许是低调的“程序猿”,但心存大爱,谁有困难都乐意伸手拉一把;
TA也许……
剩下的无限可能,我们期待你用镜头记录——
5月17日,首届杭州职工文化节正式开幕。作为此次职工文化节子项目之一,由杭州市总工会、浙报集团杭州分社联合举办的“走过70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微视频大赛,同步面向全杭州职工启动征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本次微视频大赛将借用一线职工视角,探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优秀职工风采。
你的画面里,可以有TA认真工作的身影、也可以有TA关爱同事的事迹、更可以是玩转行业巅峰的“神技能”,当然,如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想对祖国母亲说一些话,也是极好的。
怎么参加?有什么要求?奖品丰厚吗?别急,往下看,我们一一来解答。
问:微视频拍什么主题?
答:主题分为两类。
A类包括创新、拼搏、友善、工匠精神、祖国我想对你说等主题,建议拍摄者采用手机自带视频软件拍摄。
B类为体现职工“神技能”,寻找你身边的“潮工友”,建议拍摄者可用抖音等轻松愉悦的风格拍摄。
问:微视频要拍多长?
答:微视频长度包含1分钟、3分钟两类,可自由搭配主题拍摄。
问:微视频大赛举行多长时间?
答:大赛举办时间为5月中旬至8月底,9月开展总决赛评选。
问:微视频大赛投稿作品评审机制是怎样的?
答:大赛采用月度征集和评选形式。结合专家评审(占70%)和月度社会投票(占30%),在每个月的投稿作品中筛选出2部月度最佳作品、10部入围作品,参与最终大赛评选。
在总决赛评选环节,将结合专家评审(占70%)和决赛社会投票(占30%),最终决出各奖项。
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入围作品?
答:入围作品将在“杭州工会”微信公众号、浙江新闻客户端展示,参赛单位和个人需关注和下载安装。
最重要,也最吸引你的问题来了!
参加比赛会有奖励吗?一定肯定确定地回答你:有!奖!金!
本次大赛分别为1分钟微视频和3分钟微视频设置了金、银、铜奖,以及多个单项奖。
不仅如此,你的作品如果足够出挑,还将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浙里杭州”微信公众号以及合作媒体上集中展示。你与“网红”的距离,就差这一步了!
作品投稿戳哪里?
电脑端请点击http://hzzgwhj.zj.scms.sports51.com/——右侧“报名入口”——最下方“职工短视频大赛”报名入口。
手机端扫海报左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报名通道。
【我该怎么拍?看这里,有样片】
这是本端记者姚颖康拍摄的3分钟微视频,讲述的是杭锅集团焊接大师葛小青的故事。
葛小青:一双手一把焊枪一生坚守
他有一双满是伤痕的手。25年来,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伤痕的“罪魁祸首”,“我手上的伤不算什么,只要焊缝没有‘伤’,一切都值得。”
说这话的,是西子联合控股杭州锅炉集团容器车间焊接大师葛小青。1994年从杭锅技校毕业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杭锅。
24岁荣获浙江省优秀青年岗位技术能手,31岁荣获杭州市杰出人才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岁获浙江省十佳能工巧匠,36岁获杭州市杰出职工和浙江省杰出职工金锤奖,42岁获首届“浙江工匠”……
从给师傅打杂的毛头小伙,到扛起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大旗,数十年间,一把焊枪陪伴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核电产品关键部件的焊接技术难题,也为他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但这些荣誉,都是汗水、智慧、辛勤凝结而成的。
回顾25年的焊接生涯,葛小青始终忘不了接手的第一个重要项目——广东岭澳核电站高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的材料是合金钢,可焊性较差,又要在焊接时让加热温度保持在150℃-250℃。我们必须穿上厚重的防火服,在高温密布空间里连续焊接数小时,这对焊接工人的体力和技术都是极大的考验。”葛小青说。
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葛小青克服万般困难,进行了焊接试制。产品试制完成后经X光探伤,得到了法国阿尔斯通现场监理的高度认可。企业领导决定,该核电站高压加热器的焊接必须严格按葛小青的焊接工艺和方法实施,拥有这项技术的他,也成为我国核产品制造的第一批精良焊将。
不能怕热,还不能怕烫伤。焊接时散发的火花有上千摄氏度,葛小青的手经常被烫起泡,但他为了焊缝内部质量和外观平整,还是咬紧牙坚持焊完整个焊条。“如果因为怕烫停下来,焊接就会中断,焊缝接头会多,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智能化机器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工密集型产业都选择了‘机器换人’,焊工会被替代吗?”面对提问,葛小青坚定地说了“不”。“焊接是精密的手工操作,很多特殊项目焊口位置难找,焊接条件复杂,必须依靠人工精准操作才能完成。”
正是想到这个问题,葛小青的一桩心头事也被提起:“大家都争相去做白领,未来谁来当工人?”
这些年来,他不厌其烦地带教一个又一个刚入门的年轻人,从装配点焊到模拟返修,精心设计了一套训练方案。“我一直主张苦练不蛮练、巧练不偷懒,焊接不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更是情怀、执着、坚守和责任。”
这一声“葛大师”,生生被叫出了分量:许多青年工人得到了他的技术指导,成了杭锅集团的新生力量,有两名徒弟分别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他领衔的焊接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立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攻克了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的30多个项目。
“和焊接打了半辈子交道,如今我能做的,就是帮助更多的青年技术骨干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传承下去,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葛小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