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4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赛洁 通讯员 富威玲 沈继勇)“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小区附近建造中水回用设施……滨江做法,值得大家学习。”4月3日,杭州市召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19年第一次现场推进会,高新区(滨江)获多方点赞。
2018年,滨江区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上共投入2.11亿元,完成了54个住宅小区类、64个工业企业类、79个其他类排水单元的雨污分流整治,全区河道水质全年巩固在IV类以上。
其中有哪些亮点做法?会议当天,记者随行走访了滨江污水处理的先进典型。
“管网大脑”全覆盖
机器人加持“查漏补缺”
“排查整改完成后的排水单元在大屏幕上显示绿灯,还未完成的显示红灯。”刚一踏进高新区水务公司奥体污水终端泵站内的总控室,记者就看到了一块巨大屏幕,囊括了滨江区内所有供水、雨水、污水管道的分布位置且不断更新,屏幕两侧显示着污水输送泵站和雨水重点区域路面的实时影像。
这是高新区水务公司开发制作的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它定位管线、就近调度抢修车、监控污水泵站流量等,实现地下管网的排查、整改和长效管理。“雨水管、污水管、供水管都以不同颜色区分,也可以清晰看到水的流向。”水务公司部门副经理蒋亦科说。
事实上,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并不稀奇,杭州市大部分区县都有配备。但从2018年开始,滨江区的系统开始逐渐覆盖小区、大厦、工业园区等不属于市政范围的内部管网。其中,“污水零直排”工作全面完成的西兴街道共整改了180个排水单元,三分之一已经新增到系统中。
“就相当于一个‘大脑’,所有地面数据、排水设施运行状况等都会存档,可以随时调用。”蒋亦科告诉记者。
在走访现场,记者还注意到一个鞋盒大小的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高新区水务公司配有十多台这样的CCTV影像机器人,“抢修车先将高压水管送入被检管道,用八公斤高压水把淤泥清出来。接下去,再把机器人派下去,通过自动对焦、自由升降等功能,让机器人可以迅速为管道做一个彻底的‘体检’,看看有没有开裂、沉降、破损等情况。这些影像也将全部存入系统。”
通过“大脑”和机器人的合作,2018年全年,滨江区完成了全区共1960公里雨污水管道的清淤和检测工作,排查出破损、混接等超过2万个管网问题。
生活污水如何进行“源头处理”
西兴街道解决“特殊难题”
“这片都是老小区,以前的地下管网建设没有雨污分流。”第二个走访点位于西兴街道江陵路和春波路交叉口,附近是河畔花园、铁岭花园、古塘新村三个老小区,周边环境优美,河水清澈。
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这三个小区以及附近两个公厕的污水都是雨污合流的,直接排到花园的徐直河里。“这个区块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在150-170吨左右,可想而知,居民们对环境多有抱怨。”
与此同时,出于西兴古镇的文保特殊性,无法直接在路面进行开挖整改,也就没办法将污水直接纳入市政排污管道。
“特殊”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滨江区和区内企业中城环境达成合作,在小区附近建了一个小型中水回用设施。
“按照规划,钱塘江以南是水源保护地,滨江是不能建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因此,每天,滨江的污水要通过江南大道的市政主管,从南到北输送到萧山处理,而且还有一定限额。在这样的局限下,滨江区进行了污水自行分流处理的尝试。”滨江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8年7月,西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每天的处理量最高可达200吨。“出水就像清水一样!”走访队伍纷纷发出赞叹。在最终净化好的池子里,水质清澈见底。据了解,处理后出水达到Ⅳ类或准Ⅳ类水质,经管网排入西兴后河,可作为绿化浇灌、马路冲洗及河道补充用水。
目前,滨江已经建设了两个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另一处建业路项目位于长河街道,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两个设施日处理污水量相加将达1.52万吨。
2019年是滨江“污水零直排”三年计划中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据悉,2019年,滨江将投入2.46亿元,完成长河街道所有排水单元、市政管网的整改工作,建设项目达353个。2020年,目标完成浦沿街道雨污分流整改工作,共计219个建设项目。届时,滨江区将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 | 最美的风景是人|萧山民间河长汇聚治水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