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章虹 李凌婧)2月25日上午9点,58岁的何剑英匆匆赶到江干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常年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她要定期来服务中心复诊。但这一次,何剑英再也无需去多个诊室排队。量血压、测血糖、查尿酸等事项,她都在签约的“蔡小琴工作室”一站解决了。
这是江干率先在全省探索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新模式,通过完善家庭医生的岗位职责、考核和业务流程,实现对签约病人的精细化管理。
“从2014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江干已实现签约23.3万人,但由于过去的签约医生散落在各个门诊,肩负着门诊病人和签约病人的双重任务,导致签约医生‘有心无力’,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江干区卫健局副局长扈峻峰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约病人不信任家庭医生,百姓“看病难”无法得到深层次缓解。
步入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远远便看到硕大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字眼。左边的“体检室”里,血压计、血糖仪、肺功能检测仪等器械一应俱全,右边是候诊区、蔡小琴工作室和郑友清工作室,候诊区专门设有护士提供诊前服务。
“蔡小琴和郑友清分别是江干区糖尿病和慢阻肺的首席医生,通过全职为签约病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培育家庭医生在签约病人中的专家效应。”江干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敏华介绍说。
家庭医生如何建立百姓的信任感?蔡小琴为自己的签约病人建立了“健康大家庭”微信群,目前群里有200多名病人。何剑英说:“这样我们有什么情况可以随时报告沟通,蔡医生真是贴身服务了。”
看了何剑英的体检报告,蔡小琴除了像往常一样开具常用药处方,还对她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教她在家就地取材的调理方式和康复课程。
“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让我的工作职责更清晰了,我要为签约病人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包括定期追踪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等内容。”蔡小琴笑着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今年,江干将在全区推广打造2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赋予签约医生更大的绩效分配空间。目前,江干正在制定工作量、工作质量和用药成本等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