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双城记·上海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打造全程分类链条

  编者按: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其他城市能给杭州带来什么经验与借鉴?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推出《双城记》栏目,助力城市发展。

  【地点】上海

  【模式】2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会上,上海提出力争在今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全市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

图自视觉中国

  配套健全,“时尚”才被接受

  一项潮流的风行,需要孕育它的“土壤”。在上海,这片“土壤”就是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配套设施体系。

  在垃圾产生和投放的源头,上海重点规范分类投放设施设备的配置。截至目前,全市1.2万个居住小区的1.7万多个定时定点垃圾箱房已更新改造了近万个;公共区域,4万余个道路废物箱完成了分类标识的规范。而且,这些垃圾箱房和废物箱在改造后,还新增一项重要功能:箱体上加贴了垃圾分类规则和知识,有些垃圾不知道怎么扔,看一眼图示便能“按图索骥”。

  在分类运输及中转环节,上海重点解决垃圾“混装混运”矛盾。针对干、湿垃圾及有害垃圾,上海大幅增加分类运输专用车辆的保有量,到今年年底,湿垃圾运输专用车辆由目前约700辆增加至920辆,有害垃圾运输专用车辆实现每区配备一辆。

  分类运输车的“下一站”是垃圾中转站。目前,上海全市41座大型中转站均已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到今年年底,上海市属中转码头的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将增至180个,基本满足中心城区中转需求。

  针对可回收物,上海通过改造分类中转设施吸引市民主动投放,今年上海市将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170个中转站,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由“市场化体系”调整为“准公益性体系”。

  全程分类的最后一关是末端处置,上海依旧不松懈。2018年,上海已启动16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今年,上海市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2.1万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5520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3300吨。

  到202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将达到3.28万吨/日,干垃圾焚烧能力由目前的1.33万吨/日提高至2.08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由目前的4300吨/日提高至7000吨/日,可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图自视觉中国

  赢得认同,“时尚”才会风靡

  在全力弥补垃圾全程分类配套硬件“短板”的同时,上海也在“软件”上不断进行更富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3个月前,家住佳宁花园的李先生打开支付宝时还半信半疑,因为小区“两网融合”站点的管理员告诉他,家里的废纸、玻璃、金属、衣物等可回收物可以通过支付宝变现。3个月后,李先生已经“离不开”这种便捷的垃圾处置方式:确认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下一个回收订单,选择要回收的垃圾种类,并上传待回收垃圾的照片,接下来就等社区回收员上门了。

  截至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和彭浦镇的100多个小区试点,更作为“上海首创”推广到长三角14座城市的3万多个小区,成为大家都喜爱的“新时尚”。

  要让更多人认可垃圾分类,就要让垃圾分类的积极结果离投放者更近。近期,岭南公园等地试点了30多套“白房子”。这些写着“别扔了”的可循环物品智能交投回收驿站可分类回收饮料瓶和废旧衣物、报纸、手机,以及过期药品、废旧灯管和灯泡。投放的垃圾称重后,市民可以获得现金,也可以获得积分,在“白房子”旁的“无人超市”里兑换饮料、零食。

图自视觉中国

  持之以恒,“时尚”才能长久

  纵观国际先进经验,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流行起来。

  “哪有什么窍门?只有坚持!”2013年,昌林公寓业委会主任李磊第一次接触到专做社区垃圾分类的公益组织。用了不到一年,昌林公寓就基本实现了小区生活垃圾的“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也就是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

  面对成绩,老李和小区里的热心人却不敢懈怠,和6年前刚开始那样,小区20多名志愿者两人一组“排班”,在指定投放垃圾的时间内,值守在垃圾箱房旁,指导、监督居民扔垃圾。

  不少小区光是推行“干湿分离”都费劲,可万航渡路上的静安桂花园两年前就已经实行了“八分类”——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纸、玻璃、塑料、塑料袋、纺织品和其他垃圾,且坚持至今。

  桂花园小区楼组长盛新华说,桂花园确定为绿色账户试点后,足足用了近3个月时间,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组成的“联合小组”,对居民做挨家挨户的宣传和动员。

  就是这么每天不厌其烦地指点、劝说、提醒,居民们最终坚持下来,并成了约定俗成的好习惯。

  (综合自解放日报,原标题《打造“看得见”的垃圾分类链条》,记者 陈玺撼。编辑:王佳)

相关稿件
· 双城记·上海丨城市大脑助力 无证渣土车出工地即被锁定
· 双城记·日本习志野市丨“植物工厂”在城市地下种菜
· 双城记·上海丨腾挪之间,居委变身“家门口小客厅”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