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开放的40年,江干实现了“从农业重区到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再到国际化城区”的“三大转型”,实现从菜地走向CBD、从金球走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三大跨越”。
伴随着区域的跨越发展,江干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趋成长发展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浙江新闻客户端特推出“江干新动力”系列报道,解读在江干这片钱江潮涌的创业沃土上,如何让民营之花昂首怒放。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赵治舒 李凌婧)临近春节,杭州江干区凯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玮终于松了一口气,由凯旋街道引进的“中墨省州合作基地”国际项目,成功落户在四季青街道的钱江新城,半年后将正式对外开放营业,成为江干引进墨西哥优质人才及项目的重要平台。
一个项目的招商和入驻,如何能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属地?
原来,从去年开始,江干按照“同发掘、共布局、分利益”的原则,由江干区投资促进局负责统筹全区招商资源,依托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丁兰智慧小镇及钱塘智慧城三大产业平台,在全区推行资源共享的“大招商”机制,打破了过去区域和部门的招商壁垒。
作为世界顶尖院校“蒙特雷科技大学”的主导项目,“中墨省州合作基地”跨越大洋成功落户江干,实属不易。“项目方提出了一系列落户条件,比如,办公面积要超1000平方米,而且必须是现房,这和凯旋街道的资源禀赋不匹配,毕竟老街道的新建商务楼宇比较少。” 潘玮笑着说,换在以前,或许就因条件不符,导致好项目流失了。
第一时间,潘玮将难处反馈到江干区投资促进局,随即,局长助理饶磊担起“中墨省州合作基地”的招商专员,提供前期沟通、中期踏勘、后期签约的“一站式”服务。一个多月时间里,饶磊看了一幢又一幢,走访了庆春发展大厦、迪凯商务中心等诸多写字楼,最终在钱江时代国际广场找到了合适场地。“不仅面积和交通都达标,还附赠了4个大阳台,可用来展示墨西哥国家文化,令项目方感到非常满意。”饶磊笑着说。
虽然解决了场地难题,但一个跨国项目的成功落户,还要经历分析研判的审查环节,以明确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在项目方提供的人才和企业两张资源清单中,我们随机抽取一个生物医药项目,参加江干区百人计划创业专家的评审,没想到最终获评C类以上项目,获得了50万元以上的奖励。”饶磊告诉记者,这也是“大招商”机制的亮点之一,为了给优质项目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江干区投资促进局会同发改局、财政局等12家单位联合制定政策。
不仅如此,江干还将招商数据资料库进行整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招商信息,企业可通过投资促进局官微实时查询楼宇、出让用地以及留用地的最新资源。“以前都是拿着宣传册资料去招商,消息会比较滞后,经常企业看上的楼宇已经有主了,但现在的资源数据是实时更新的,比过去更加方便和精准。”江干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朱楠补充道,除了这套智慧系统外,江干还专门研发了招商项目申报系统的子平台,在各街道之间实现了招商数据实时共享,推动“大招商”高效流转和快速落地。
“大招商”引来好项目,数据显示,2018年,江干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个,其中20亿以上项目3个;完成浙商创业创新项目49个,实际到位资金85亿;江干区42个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87.4亿元。
· | 江干新动力③丨“最强大脑”订制10万余张办事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