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垃圾收集员在农户门口停下车,非常利索地把装有智慧“芯片”的小绿桶往装有全智能称重系统一体式的收集车上放好,“嘀”的一声,摄像头完成了用户身份识别、拍照,并将分类准确情况及计量数据及时上传到智慧监管后台。
在钱塘区河庄街道向公村,每户村民家的绿桶上都安装了一枚小芯片,有了这样的“实名认证”,村民每天扔多少垃圾,分得好不好,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就能实时监控,一目了然。
在该村村委会,“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正在运行。在这个平台上,门牌号、户主姓名、收集的时间、重量、上传的照片等等都有记录。每天完成垃圾收集,村民便可在村委会的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自家的积分和排名。待积分兑换点建设完成后,便可用积分兑换奖品。
“新设备刚上手的时候,看着后台实时更新的数据,自己都觉得很神奇。”向公村垃圾分类专管人员沈立燕表示。以往,由村干部带队挨家挨户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拍照、评分,耗时耗力,现在每家农户每天监测,数据更具有普遍性、说服力,对后续的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也能起到大帮助。
对农户来说,系统的记录让自家的分类情况更加透明化,便于自我改进与互相学习;也加强了对收集员的约束作用,总台数据的全面展现与实时监控,确保了收集员必须百分百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村里还可以根据每户的收集情况,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对个别分类不理想的村民进行有针对性地上门宣传指导。
今年1月,围绕“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河庄街道在向公村试点推行垃圾智慧分类系统,标志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迈出了从“自治”到“智治”的关键一步。以一组数据为例,向公村1月垃圾分类正确率为40%左右,4月已达到80%以上。目前该模式正在其他行政村陆续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