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听,回家的声音①|英国老乡Lee:在杭1000多天 遇见“胜似一家亲”

【编者按】

世上最温暖的呼唤,莫过于“回家”。

家的声音,是一轨一轨铺排起来的温暖。若是没有这些声音,年历上的日子就只是一个没有回响的数字。

关于家的定义有很多,有时它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有时它是拥抱新生活的呼号,有时它是拖着行李箱叩击地面的轱辘声,有时是爸爸算着归期却说不出口的那句“想你”,是妈妈热着饭菜却满嘴不停的那些唠叨……

这个春节,我们用笔和镜头记录那些不一样的家的声音,它们铺垫着每一次归来,它们温暖着下一次出发。 

33岁的英国外教Lee Murray,是杭州钱塘区一所幼儿园的外教。2020年9月他来到江东村,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多。今年春节,他又和江东村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庆祝。以下是Lee Murray的自述——

“家人们,你们好!”

我是33岁的英国外教Lee Murray,这是我在杭州的1000多天。我居住在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小乡村,并在这里找了份外教的工作。

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距离家乡10000多公里的中国,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大胆的决定,感谢杭州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让身为“歪果仁”的我温暖满满。

“为什么要去钱塘的乡村生活?”不止很多中国人问我这个问题,英国的亲友们也很好奇,现在,我用中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来回答:“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如果你不信,跟着我来串串门,听听“家”的声音——

噼噼啪啪——这是我放烟花的声音。每年春节,我都会被村里孩子们的烟花声“召唤”,跑下楼和他们玩在一起。借着放烟花的时机,我会教孩子们一些英文,也顺便学习中文,互相追逐时,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彼此的默契;

Yummy Yummy——这是我吃年夜饭的惊叹声。每年吃年夜饭,我和父老乡亲围在大圆桌前,看着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上桌,还能听着见不远处厨房的炒菜声。第一次见到钱塘特色的“十碗头”,我真的“惊掉了下巴”,中国的年夜饭也太丰盛了! 

吨吨吨吨——这是我猛吸咖啡的声音。刚搬进江东村的时候,我本以为喝咖啡要去城里买。但没想到,离我住处不到百米,就有一家在杭州小有名气的“村咖”,那是村民回乡创业的项目。这家店汇集了全球不同口味咖啡豆,老板手艺精湛,让我实现“咖啡自由”。

嗡嗡嗡嗡——这是我开卡丁车的声音。趁着寒假,我在江东村的钱塘绿岛,体验了一把森林卡丁车,在“漂移”中甩去烦恼。这些年,我住的乡村大变样了,野奢帐篷、沙滩营地、丛林穿越、休闲垂钓等新潮活动都“触手可及”,住在这里,让我感觉身在度假村。

滋滋滋滋——这是我吃草莓的声音。我在英国一个种植草莓的小镇长大,从小就喜欢吃草莓,没想到我所在的钱塘也盛产草莓,我经常不忙的时候去采摘。杭州的“家人们”告诉我,钱塘是杭州不折不扣的粮仓,大米、萝卜干、鲜虾等特产应有尽有。

更多关于家的声音,还在不断新增和更新,我将继续用心去感受,说一千道一万,这是幸福和温暖的声音。

“龙年顺景如意到,新春大吉鸿运来。”这是我的中国朋友给我写的春联,也是我送给你们的祝福。

别忘记点击看下我的vlog,一键三连,关注分享收藏。对了,新春佳节,我还想听你分享“家的声音”。

从年初一(2月10日)开始,潮新闻杭州频道推出《听,家的声音》春节特别策划,欢迎读者朋友在新闻评论区说出家的故事,通过择优挑选优质评论,送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出品的“有龙则灵”如意龙手腕包福袋和灵隐寺年历。

好礼在此,等你来分享!

(监制 谢晔 策划 张彧 刘健 文字 王涵 鲁杰 制作 徐克涛 马赛洁 通讯员 陈颖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