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这两个“一公里” 余杭为何要以超常规力度推进?

  编者按:当前,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余杭是浙江数字经济强区,正以实施“一号发展工程”为契机,全面启动数字经济的系统性重塑。重塑,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变革。即日起,潮新闻杭州频道推出新媒体专题《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区”》,以观察者视角展现余杭的重塑之路。敬请关注。 

  数字时代,一个共识基本形成:谁抢占了数字经济制高点,谁就能把握时代、制胜未来。

  而抢占这个制高点的“绝技”,无他,唯科技创新。

  创新这条路,余杭很熟。过去十年,余杭经济快速崛起,靠的就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

  但过去,更多靠的是模式创新;如今,数字经济迭代升级,更需要科技创新。

  余杭不断蓄力:连续三年获得“科技创新鼎”,创新指数跃居浙江第二;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51%,创历史新高……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一场“马拉松”,关键前沿技术攻关可视为“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可看作“最后一公里”。

  随着全面重塑数字经济的启动,余杭也聚焦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提出以超常规力度推进、打通这两个“一公里”。

  聚焦“最初一公里”:

  打造科研重器集群

  放眼全球目前几大科技创新中心,背后都有重大科研机构的支撑。

  美国硅谷,在1971年前叫斯坦福研究园,背后最大支撑就是斯坦福大学;

  英国“大伦敦地区”的背后,是剑桥、牛津和帝国理工等高校;

  日本打造的筑波科学城,迁入29个国家级研究和教育机构;

  韩国的大德科学城,也集聚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大批公立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

  再放眼浙江,余杭是重大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浙江10家省实验室,余杭一地就拥有4家:之江、良渚、湖畔和天目山实验室;其中之江实验室已正式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浙江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也在余杭,正在紧张建设中;

  此外,余杭还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等,周边还有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等。

  这些科研院所,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进行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其中很多机构的研究方向,都与数字技术紧密相关——

  之江、湖畔等省实验室就瞄准智能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数字经济基础前沿、关键技术;

  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则聚焦探索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汇聚融合……

  余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科研重器提速建设和集群发展,以超常规力度推进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以“国之重器”集聚优势实现创新策源能力新突破,打通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

  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亦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力量。目前,余杭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5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19家。

  聚焦“最后一公里”: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科研机构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但科技成果还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这条从1到N的道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不比从0到1轻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在数字技术领域亦如此。

  这些年,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这一“痛点”,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新模式。正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提出了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目标,余杭则要建设成为核心区。

  在业内看来,国内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杭州在余杭已跨出破解的关键一步。

  近日,杭州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余杭正式启用,是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司化运营、市场化机制”的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公司。

  为何说是关键一步?因为它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整合了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提供包括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展示、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之江实验室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它的研究中有大量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前沿技术。

  为此,余杭专门成立“亲之办”,专门对接服务保障之江实验室,其中一块重要任务便是推动之江实验室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移转化,启动建设之江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落户之科智慧、量安科技等12家科创成果转化企业。

  不仅如此,2022年,余杭有25个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这两项计划,是浙江为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而设立。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效果图

  聚焦一个目标: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在余杭以超常规力度推进两个“一公里”的进程中,有一个目标越来越清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放眼全国,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已先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包括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提出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展开相应布局,争夺“第五城”。

  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而余杭,就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为此,余杭提出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

  从已有的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看,不仅要有相当的科教、科研综合实力等软件基础,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硬件基础也是重要的门槛和支撑。

  比如,北京有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上海有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深圳有鹏城实验室,合肥有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余杭打造的科研重器集群,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力量。目前,余杭已初步形成了“1+1+2+4+X”的科研重器集群体系。

  据介绍,余杭正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市区联动争取杭州第三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

  若成功,余杭将集聚两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增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力量。

  高原之上建高峰,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余杭数字经济的全面重塑,更令人期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