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说政事丨三年后田里多有“数” 杭州这份行动计划“剧透”了

  你想象中的未来农业是什么样的?

  或许有自动种植的管理系统,或许有“稻草人”帮你“算收成”,但说一千道一万,未来的农业一定和数字化分不开。

  发展数字农业,杭州不落人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4月13日,为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杭州首次发布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未来把好方向。

  数字农业培育些什么?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有农业产业大脑、数字农场、数字渔场、数字牧场四个方面。

  先来看“大脑”。这个“大脑”会牢牢盯住全市米袋子和菜篮子的稳产保供。农业产业大脑的培育建设,将要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大脑”应用场景。

  而数字农场、数字渔场和数字牧场这三个未来农场,则根据不同的特色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内容和要求。

  比如“自动化”成为关键词。

  数字牧场,就提出要配备一系列的自动化器械,喂料、供水、清污甚至是捡蛋挤牛奶,都要全部自动化。

  精准控制、智能预警,也是数字农业的必备条件。比如在数字农场,温度、光照、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物联网设备、测报装置以及调控设备。

  管理、作业也要数字化。比如数字渔场,要求根据需要配置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捕捞装备、鱼类分级装备等设施。建设全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无人化或少人化状态下,数字化设施装备能正常运行。

  这么有未来感的数字农业,什么时候能真正来到我们身边呢?其实也不远了。

  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都将在今年至少建成一个产业大脑,钱塘区、富阳区、淳安县也不会太迟,预计在2023年建成。

  到2024年底,杭州市会有10个以上的农业产业大脑,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重点产业,新建综合示范型未来农场10家以上,建成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30家以上。

  三年后,杭州的田里是不是有“数”,咱们拭目以待。

  【浙江新闻+】

  除了数字农业,杭州还要在这些地方发力

  除了培育数字农业,在13日当天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杭州还亮出多个新招式,要在这些地方发力。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通过该计划,杭州将盘活资源资产,推行村庄经营,拓展经营范围,推广飞地抱团。

  按照“东部率先、西部争先”的分类目标要求,力争到2022年,杭州东部(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75%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西部(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全部实现“5030”目标。

  至2023年,东部全部村经营性收入率全省之先达到100万元;西部75%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

  2024年,西部全部村实现“8050”目标。

  县域富民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计划

  重点围绕“西湖区花卉和西湖龙井、萧山区蔬菜和萝卜干、余杭区径山茶和蜜梨、临平区莲藕和塘栖枇杷、钱塘区水产和沙地西瓜、富阳区鲜桃和豆腐皮、临安区山核桃和笋竹、桐庐县蜂蜜和茶叶、建德市草莓和禽蛋、淳安县有机鱼和中药材”等20个县域富民优势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的示范园区,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建成一批现代化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富民产业基础更加高级,体系更加完备,链条更加现代,增收更加有力。

  到2025年,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联结农户超过15万户,带动经营农户户均增收超过5万元。

  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

  从2022年到2025年,由杭州市100家国有企业、100家民营企业(商会)、100个综合实力较强的村(社)与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山区4县100个帮促村进行结对,以此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副产品价值、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提升民生服务保障、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组织能力。

相关稿件
· 说政事丨农产品质量安全怎么保障?来看杭州这套信用智慧评价
· 说政事丨农业农村如何共富?看杭州七大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