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屈姣)最近,家住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的居民发现,小区里的垃圾桶“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大的垃圾房。不仅如此,还总会碰上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守门员”。
原来,这些“守门员”是望江街道从各个小区保洁员中挑选出来的垃圾房“房长”,专门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早在2019年,望江街道就在杭州市首创了垃圾分类“房长制”,以个人承包制的方式管理小区垃圾房。现在“房长制”已经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而且还推出了“房长打分制”。
培训上岗后的“房长”,不仅要为居民群众做好垃圾分类的榜样,还需要严格进行垃圾分检与劝导工作,早晚高峰人员到位情况、小区整体与点位环境卫生情况、易腐垃圾分类质量、其他垃圾分类质量、可回收物分类质量、有毒和有害垃圾分类质量等都是需要打分考核的项目。
“房长”的工作可不那么轻松,自接到“房长”聘书后,“垃圾分对了吗”成为了所有“房长”的口头禅,只要有居民带着垃圾走来,“房长”们的嘴里总会蹦出这句话。
久而久之,不少居民与邻居打招呼时也用上了这句口头禅,既是督促自己,也是提醒他人。“由第三方公司对我们进行检查打分,也是蛮公平的,每周两次,可以督促我们把垃圾分类和劝导工作做好,做得好了还有奖励,我们做起来也有动力了。”婺江家园3园的“房长”表示。
据了解,新推行的“房长打分制”是检验“房长”工作称职与否的一大标准,由街道聘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细化考核打分,量化“房长”的工作成效。
连续两个月未达标的“房长”,将面临“下岗替换”,每季度的前20名则可获得每人1000元的奖励金。量化考核、奖惩分明的“打分制”,大大提升了“房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根据上周打分情况,大部分小区的分类准确率较高,“房长”的管理与监督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近一个多月来,望江街道的各个小区还实行了撤桶并点,将垃圾房点位由303个减至122个,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在投放时间段内,每个点位上都有一位“房长”监督指导投放,力求居民投放精准无误。
而针对沿街商铺,望江街道也实行了撤桶入店,设置新的集置点,实施“商业街区定线收运”,对易腐垃圾高效精准收运,让道路与店铺焕然一新。
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居民已经能够准确分类垃圾,但偶尔也会出现错误投放的情况,在影响垃圾回收处理的同时也加大了“房长”的工作量。
为此,望江街道还开设了“垃圾分类宣教馆”,在“飞行棋毯”“分类大闯关”等系列宣教活动基础上,面向垃圾分类志愿者、居民以及“房长”开展培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垃圾细分。
同时,以复工复产驻企服务为契机,望江街道联合垃圾分类志愿者,为700多家企业提供垃圾分类“定制服务”,力求做到垃圾分类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此外,望江街道的居民还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分类收集点,将废弃的塑料、玻璃、纸板等积攒起来,投放到收集点获得积分,所得积分可兑换礼品或直接提现。
通过“房长”承包管理、撤桶并点、分类回收集置等举措,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3月望江街道已实现垃圾减量32.12%,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有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