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今日回收量123475.32kg、本月回收重量3636712kg、今日环保积分发放62674.75元……在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搭建的余杭区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上,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跳跃着。
垃圾分类是眼下的热门话题。2018年下半年开始,余杭区大规模推进“虎哥”上门回收干垃圾模式,短短一年不到,24.5万户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
面对垃圾分类这一持久战,冲锋在前的余杭区是如何“攻城拔寨”的?遇到了哪些痛点难点,又将怎样继续披荆斩棘?7月19日,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带队,来到虎哥公司和良渚文化村社区调研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奖惩举措
才能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真正养成
炎炎夏日,虎哥位于莫干山路的园区熙熙攘攘,不时有运满垃圾的物流车进出。“我们回收的垃圾,主要由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组成。”虎哥副总经理胡少平介绍说。
记者走进分拣中心,流水线旁的分拣员正忙碌地拣选着垃圾。无论是书纸、竹材,还是玻璃、橡塑,原本裹挟在一起的干垃圾,在经过精心挑选后,装入了一个个专属的置物筐。
这边在热火朝天分拣,而另一头的大数据平台上,不断有新的回收信息跳出来。虎哥在余杭区有152个服务站,覆盖了245445户人家,实现每日垃圾减量250吨以上,资源化处理率近98%,无害化率100%。
作为余杭区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化小区,良渚文化村社区白鹭郡南小区是虎哥“1号”服务站所在地。张振丰走进小区时,两位身穿红马甲和红袖章的志愿者“虎妈”正从垃圾桶里掏出一袋垃圾。
“你们是在检查垃圾吗?”“我们在检查垃圾有没有分类正确。”“是每袋都要检查还是抽检?”“每袋都要检查。”作为余杭区餐厨垃圾分类直运试点小区,白鹭郡南在垃圾分类上下了好一番功夫。
比如,整个小区内设置了23个垃圾投放点和87个分类垃圾桶,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每2个人负责5个回收点,巡检当天小区里的每一袋湿垃圾。依托余杭区生活垃圾分类评价系统,巡检员还会对每袋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评分,小区每月都会晒出垃圾分类“红榜”和“曝光台”。
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张振丰还提出:“要推出更具针对性、差异化的奖惩举措,进一步促进广大市民真正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巩固干垃圾上门回收模式
加大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
今年3月13日,余杭开展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为狠抓分类减量吹响号角。4个月以来,成效如何?数据来说话——
截至6月底,余杭区共清运生活垃圾44.34万吨,比2018年同期减量4.15%,资源化处置湿垃圾4.49万吨,回收利用干垃圾4.45万吨,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在调研后的座谈会上,余杭区3位“两代表一委员”提出了对垃圾分类的真知灼见。“十个手指有长短,在余杭部分地区,还存在垃圾分类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亟需执法力度和处理方法的提升和跟进。”
这一见解,得到了余杭区城管局的共鸣。比如,在前端分类中,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分类好于居住区、居住区分类好于公共场所的问题;中端收运中,存在部分小区物业保洁人员混合收集的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分类积极性;末端处置中,现有的湿垃圾处置设备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今年余杭已新增湿垃圾就地处置点9处,湿垃圾实际处置量已达到每天240多吨,力争年底前达到每天450吨。”余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余杭将尽快补齐这块“短板”。
同时,在城市居住区,对干垃圾巩固推进“上门回收”和“智能回收”模式;在农村居住区,通过定点回收方式,培育区属国企参与资源回收利用。力争年底前,干垃圾回收利用量达到每天350吨。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推广区内外好经验好做法
“垃圾分类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反复性,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座谈会上,张振丰指出,余杭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依然有很大潜力可挖。
他分析说,尽管目前全区范围内连续6个月实现进场处置垃圾总量负增长,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每天仍要产出近3000吨的垃圾总量,同比增长10%。“当前,我们原有的垃圾处置能力已经趋于饱和,越来越需求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处理。”
面对日产3000吨的垃圾总量,余杭区要怎样持之以恒打赢垃圾分类胜仗?
张振丰指出,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引领带动广大群众真正关心、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其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垃圾减量目标,让区内外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并发挥指导作用,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稳扎稳打,着力优化现有回收利用模式,不断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的垃圾分类典型样板,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精细化、中端收运规范化和末端处置高效率。
同时,要发动全民共同参与,进一步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要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创新宣传形式,确保宣传效果深入人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群众的榜样现身说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支撑,以个人道德自觉与法治硬性要求的双重约束,真正达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