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浙江日报丨杭州钱塘(新)区:产业新城扬帆进发

  迎着朝阳,驱车沿杭州德胜快速路一路向东,从江东大桥横跨钱塘江,531.7平方公里的沃土,勾勒出两岸美丽的轮廓,一座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映入眼帘。

  钱塘,是浙江首个省级新区。从30多年前百业待兴的滩涂,到今日活力迸发的产业新城,这片发展热土奔腾不息,正激荡着澎湃的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速领跑杭州、首批“千项万亿”项目入选数居杭州第一、跨境电商出口额激增134%……今年一季度,钱塘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壮大。

  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钱塘的拔节生长,不仅蕴含着“稳”与“进”的辩证法,也折射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方法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跃然而来。

金沙湖畔,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产业谋新

  厚植制造的“钱塘实践”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作为浙江制造大区,钱塘的制造业投资总量保持杭州第一;2024年,钱塘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因此,“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重要使命,从始至终都贯穿在钱塘的发展脉络里。

  如何夯实实体经济的“地基”,走出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发展新路,是钱塘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钱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靠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钱塘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钱塘深入贯彻“4+1”重要要求,守牢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在创新提质中不断蝶变,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助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

  产业谋新,新在集群。在临江高科园,优科豪马总投资5亿美元的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预计7月实现所有建筑封顶,待项目建成并全面达产后,具备年产1400万条乘用车胎的生产能力,这是杭州近十年来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单体项目。优科豪马缘何投资钱塘?究其根本,看重的是钱塘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智造产业,这里已集聚吉利、福特等3家整车企业,以及中策、麦格纳等70多家行业领先企业。连同汽车一道,钱塘生物医药产业也入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集成电路、大飞机分别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元宇宙、合成生物入选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产业谋新,新在创新。5月8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迎来6周岁生日,作为中国科学院布局的直属研究所,其落户钱塘以来,获批浙江省核酸适体与临床诊治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取得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在内,坐拥14所高校资源的钱塘,做深“教科人一体”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加快建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数据显示,钱塘R&D经费投入强度达5.25%,排名全省第二位。

  产业谋新,新在潜力。在杭州星辰大海科技有限公司,一开年,董事长金颖就手握数亿元大单,其生产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热销海外,生产需求已排到下半年。创业不到5年,这家从浙江大学走出的初创企业,每年保持超100%的发展增速。截至目前,钱塘已聚集52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低空经济日益成为钱塘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除了低空经济,我们还积极布局元宇宙、合成生物、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钱塘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潮激荡,奋斗不息。纵观钱塘新区,一批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聚沙成塔,“智能车、生物药、芯智造、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催人奋进的发展旋律正在这座产业新城唱响。

今年3月,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钱塘落地

  气质更新

  开放聚势的“钱塘范式”

  一座城市的内涵,是不容忽视的竞争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于钱塘而言,城市的气质,绝不止于制造带来的硬核。

  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世界。5月19日,“买在金砖”资源对接活动在钱塘举办。会上,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发布《“买在金砖”专项行动方案》,重点打造“1+2+4+N”模式,即“一个选品中心、两个销售渠道、四个重点综保区、N场活动”,打造金砖国家进口商品贸易枢纽。两个月前,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钱塘揭牌落地,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成为我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这份开放的气质,散发出独特魅力。截至目前,钱塘已集成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多区叠加的独特开放优势,从浙江和杭州来看,堪称“唯一”。

  以更高能的城市,拥抱产业。近年来,“一带两城”成为钱塘发力的重大战略,承担产业升级和城市“焕新”的重任:看钱塘江生态带,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一期自开园以来,掀起湿地游热潮,最高一天接待游客1.6万人次;看东部湾新城,杭州熙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适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等总部经济项目陆续落地;看江海之城,钱塘中企国际港、“一带一路”中非合作产业园建设强势开启,出海枢纽拔节生长链接全球贸易网络。

  城市能级跃迁的背后,还得益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站房高架路全面开工,钱塘枢纽深基坑地连墙顺利完工……今年以来,钱塘高铁建设全面提速,未来将实现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快速通达,让长三角1小时通勤圈成为现实。

  以更暖心的环境,拥抱人才。在2025浙江·杭州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暨杭州市青年就业促进大会上,河庄街道现场招募“青乡合伙人”,摊位上摆放着新鲜的小番茄和玉米,这些特色农产品成了街道招揽人才的“特殊名片”。“我们正在招募乡村空间主理人、农业跨界运营人等,街道将从政策、运营、生活等方面为入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支持。”河庄街道相关负责人热情推介,街道拥有众多产业园区和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发展机遇,比如,钱塘区新农人数字电商产业园,正寻找数字电商项目、咖啡主理人加入。

  此前,钱塘系统重塑“人才新政30条”,今年1—4月新招引35周岁以下大学生近万人。今年,钱塘将以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为青年发展提供支持、搭建舞台,让广大青年与钱塘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向未来。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钱塘,朝气蓬勃,值得期待。

  今天,当我们谈到钱塘,很难用一个词语指明其鲜明的特质,但可以确定的是:引领这座城市气质更新的动力,是以开放思维带动区域“脱胎换骨”。

作为大型城市生态滨水公园,东沙湖公园成为钱塘居民游玩的好去处

  幸福上新

  探路共富的“钱塘试验”

  幸福,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词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的定义,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等,这些感觉构成城市幸福感的核心。一如钱塘区的很多地标,幸福南路、幸福雅苑、幸福里……时至今日,幸福的“痕迹”已在这座城市无处不在,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幸福来自创新创造活力。区域的发展活力和产业潜力,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气所在,如今的钱塘,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新质生产力聚势成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也在日益稳固。特别是在优化为企服务上,钱塘将巩固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果,打好“为企办实事、为企降成本、为企解难题”组合拳,完善兜底服务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让全域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逐梦追梦的高地。

  幸福来自深厚文化滋润。一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让人“容得下灵魂”。身为产业大区,钱塘得益于自身产业发达,助推“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旅游”,钱塘推出“非遗、美食、智造”三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工业旅游”和“农文旅”两张名片越擦越亮;“文化+民生”,钱塘发布“百千万”公益观影活动、城市书房·悦读空间提质行动等十大文化惠民实事项目……以守正创新的锐气,钱塘让文化之花加快盛放。以微短剧为例,钱塘已汇集九州文化、掌玩网络等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主体,初步形成从生产分发到商业开发的生态体系。

  幸福来自以人为本理念,满足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成为大家的期待。2024年,钱塘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2,排名位居全市第一。作为制造大区,钱塘的产业工人群体超35万人。在产业工人群体中,钱塘创新引领的技能薪酬改革正在引发“蝴蝶效应”,“增技-增效-增收”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不止于此,钱塘还将深化技能型社会建设,持续优化产才融合的技能培育体系、“增技、增效、增收”的技能创富体系、“以技立业”的技能生态体系,加快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预计到2027年,钱塘将新增技能人才3万人、高技能人才1.8万人。

  为百姓谋幸福没有终点,钱塘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当下,钱塘正在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规划显示,“潮涌钱塘”城乡融合发展轴将构建“一轴一心、三街四组团”的空间体系,努力争创近郊区县“发展轴”示范。

  从滩涂围垦到产业新城,钱塘的蜕变印证着弄潮儿精神的时代价值。向着幸福出发,这座年轻的产业新城正以“勇立潮头”的魄力,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的目标奋楫前行。

  (图片由钱塘区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