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浙江日报丨阔步向前看杭州 “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迈出精彩第一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一直是一个精致和谐又大气开放的活力之城。

  过去一年,当杭州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起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和生态文明之都,还在续写超越经济体量的进位故事: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1位,上市企业数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国第4位,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位居第14位,《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65位创新高……

  回溯每一次在新起点上跨越关口、奋勇争先,“八八战略”是指引杭州每一次阔步前行的闪亮航标。锚定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的目标,杭州努力在全省各项工作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世界城市坐标系中,海纳百川千帆竞,天下再识新杭州。

  进位的新杭州

  电,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电,人类告别了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大爆发,社会加快进步、经济加快发展、科技加快革新。

  电,也让城市拥有了无尽可能。2024年,杭州全社会用电量首次迈过千亿千瓦时大关,较上年同期增长8.7%,同时杭州全域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886%、首次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杭州用电量和可靠率为什么增长?剖析数据发现,2024年杭州第三产业用电量显著增长,第二产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充分展现了城市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与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

  杭州用电量的增长,与城市经济活力、城市能级提升的态势是吻合的。

  过去一年,站上新的高起点的杭州,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面对这一关键转型期和机遇期,杭州阔步向前,在提升城市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上向新而行、向高进位: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1860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8位。

  见微知著。大量重要经济指标的走势,印证了杭州活力所在。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杭州GDP中数字经济占比达28.8%,领先全国主要城市;杭州全市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14.5%,其中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投资激增31%,拉升了杭州产业向新升级的轨迹;杭州的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回暖,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7.8%,智能家居设备销售增幅达35.3%,新型消费正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城市财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维度。2024年,杭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86.5%的税收占比持续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税收规模与经济质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杭州用更少的GDP创造了更高质量的税收,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后续支撑力强劲。

  企业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态势决定了杭州向上提能的高度。

  2024年,杭州经营主体破200万户,企业总数超100万户、成为全国第4个企业超百万户的副省级城市。“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是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诗立认为,杭州企业总量的“晋级”之路,是杭州创新创业活跃、人才吸引力强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杭州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断争先进位的生动实践。

  创新的新杭州

  最近两个月,相比零跑汽车销量连破3万辆和4万辆大关的消息,创始人朱江明更激动的是与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一项合作:探讨脑机接口在汽车智能化层面的可能性。

  这两家杭州土生土长的企业,赛道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却在以数实融合、科技创新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时代发生了同频共振。

  数字时代,以科技创新才能锻强面向未来的技术底座。2003年,“数字浙江”在超前的战略眼光中被提出。虽然彼时杭州每百户居民家用电脑联入互联网还不到2户,但杭州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成为了“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的数字经济第一城,并不断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坚定地奔向“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

  在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中,过去几年杭州实现了急速的跃升:大科创体系“从无到有”、大科创格局“从弱到强”、大科创队伍“星火燎原”,杭州的科创工作在全省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全国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在全球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显增强。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试运行、第二个大科学装置杭州极弱磁场开始“沿途下蛋”、第三个大科学装置加快谋定、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3家占全省80%以上,全省10家省实验室杭州占7家,杭州已经系统构建起“1+2+33+7+N”的新型实验室体系。

  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加速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过去一年,杭州新认定高层次人才4.13万人,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40万人,近5年来累计引进青年人才208万人,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杭州跻身超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增量。与此同时,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3万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4万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65家、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量变引发质变,杭州科技创新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加快涌现。2024年,杭州新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项,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批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初见成效,一批大模型应用在全国全球加速发展,一批科技项目入选国家试点……

  面上成势离不开点上突破。“杭州各地科技工作可圈可点,争先进位的态势明显。”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西湖、滨江、萧山、余杭、钱塘获得“省科技创新鼎”(萧山和钱塘都是首次夺鼎);滨江、余杭R&D经费投入超过百亿元,占杭州全市总量的45%;钱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30%;萧山、临平科创强基项目投资额超10亿元、两区占杭州全市投资额的45%;淳安、桐庐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速达杭州全市平均水平的8倍以上,临安区技术交易增速达21%、列杭州全市第一,各个区县科技工作都在快速提升效能。

  厚积薄发、聚势而强,创新已经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和产业气质,杭州正在成为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

  国际化的新杭州

  一座真正称得上国际化的知名城市,必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独特的地位作用。G20杭州峰会和杭州亚运会,都处在中国以创新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阶段。杭州,因两次主场外交的到来,承载着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重大使命,完美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可以说,如果G20杭州峰会是杭州的第一次飞越,那么,亚运会是杭州的二次飞跃。

  在一份世界城市排名中,峰会与亚运会两个时间节点,恰好定格了杭州在世界舞台上的纵身一跃:《世界城市名册2024》自2000年起开始发布,通过检验城市间金融、专业、创新知识流情况,确定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之一。杭州进入这份榜单,要追溯到2016年,也就是峰会举办之年,当时杭州在214个城市中排第140名。而到了2024年,杭州位列全球第65位,创历史最佳。

  一会一赛,的确大幅度推动了杭州现代化进程。毫无疑问,筹办赛会,正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回答一段时期内要如何发展这一命题的重要实践。在过去数年中,杭州在复杂的全球化中,国际化水平、城市品质、产业开放能级等指标都实现超常规跃升。而在后亚运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杭州努力在全球城市坐标系中找准独特的功能和位置,推动城市化国际化趁势而上、顺势而为。

  以良渚论坛为窗,展示中华文明魅力。首届“良渚论坛”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留下嘱托,“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2024年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杭州,纵论考古发现,笔谈文学根脉,切磋管弦丝竹,共论“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墨西哥考古学家帕特里西娅在杭州发出感触:我们不仅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架起数字时代的丝绸之路。这个目前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2024年吸引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来杭州参展,场内外签约项目达113个,展现了数字贸易的蓬勃生机与广阔前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是各方共同诉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做电商找中国”。而杭州自2015年获批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跨境电商卖家由不足百家增加至6.3万家,杭州的头部跨境支付企业占全国的40%左右,杭州推动全球数字贸易大有可为,未来将加快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和全国首个数字自贸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世界市长对话”活动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24座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驻华使节代表、国内相关部门与城市代表齐聚杭州,共同交流城市治理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新实践。在你问我答中,“杭州之窗”向世界展示着“机遇中国”的独特魅力。一名来自开罗的参会人员说:“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希望两国未来有更多合作,希望更多国家在数字、在技术上有更好发展、更多成就。”

  中国东海之滨的江南名城,已经跃上世界舞台的中央,“杭州时间”余韵悠长。

迈入“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这一年——数据里看杭州阔步向前(数据整理 李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