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十年·我在西溪丨刘想:湿地“请”来696个“新居民”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只是一瞬。而在浙江在杭州,十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名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杭州十年巨变的背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的足迹清晰可见。循迹笃行之路。即日起,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推出《十年·我在》栏目——我们记录下新时代十个亲历者的自述,听他们讲一讲“浙十年”里的杭州故事。

  人物名片:

  刘想

  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2日讯(浙江在线监制 吴雅茗 策划 陈文文 记者 张彧 吴佳妮 视频 马赛洁 设计 聂李黛芳 严东)我在西溪湿地工作19年了。

  2012年,我从一个湿地建设者、管理者,正式转变成一个保护者、研究者,推开了西溪湿地生态保护研究的大门,到现在,恰巧是整十年。

  十年倏忽而过,西溪湿地的变化太多了。但对于我来说,最自豪的是一组数据:

  以前游客来到西溪,都会说这里好美,但这只是定性的描述,缺乏数字的依据。而现在,我们有了定量的评判,一切让数据说话。

  历年监测显示,西溪水质从2012年的在三类、四类水之间徘徊,到如今已常年稳定在二类水;西溪湿地动植物增加了696种,其中维管束植物增加了474种,现有1040种;鸟类增加了43种,现有196种; 鱼类增加了6种,现为56种。

  青头潜鸭、白尾海雕、朱鹮、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都来这里安家或者小憩。

  数字在滚动,因为我们的生态保护理念也在更迭。

  来西溪走一走,就会发现,这里在刻意拉开人与动物的空间距离。

  众多的小岛和浅滩,即使坐船,也是上不去的,通过河流、鱼塘的自然隔离,留足了生态空间。就连木结构观鸟楼,也隐蔽在细密的竹林后,人可以在这种自然和生态的观鸟掩体中行走,以及通过木栅栏的空隙观鸟,但鸟儿看不见人。

  不过,免干扰不等于任其自生自灭,适当的人为干预还是必要的。

  比方说,水葫芦、一枝黄花等在湿地出现,我们一定会及时清理掉。

  另外,在西溪湿地待久了,就知道这里的“明星”动物比较少,大型动物不常见。这是湿地的短板,怎么补?那就通过生境的营造,吸引它们过来。

  2018年,西溪湿地东南方位的莲花滩进行改造,我们就特意给鸟儿打造了一个觅食、嬉戏的空间,包括营造大水面、扩大浅滩面积,水里种上鸟儿们喜欢的水生植物,一切按照适合涉禽、游禽类水鸟喜爱的生活环境来。

  有句话叫“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果然,改造后的莲花滩很快迎来了“稀客”。

  那是2019年11月,一只特别的鸟被拍到在西溪湿地莲花滩现身,后经鸟类学家确认,那是有着“鸟界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尽管只在我们这里停留了两天,但足以让我有些激动甚至疯狂了。

  除了引来“明星鸟”,我们还引种一些珍惜濒危植物,比方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水韭、长喙毛茛泽泻和普陀鹅耳枥。

  “明星鸟”是通过营造环境使其自然留下来,但植物不一样,这是完全的人工干预,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生态灾害,所以会更慎重。

  我们身后有一个专业且负责任的专家团队,每引进一种新物种,都要经过他们的深入考据和严格把关,看这个区域的历史上是否有过该物种。

  有种理念叫做“修旧如旧”,西溪湿地也一样,我们引进湿地的每个物种,都是乡土物种,历史上都曾有过记载。

  回望这十年,无论是西溪湿地还是我个人,可以用“收获”这两个字来概括。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他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这是西溪湿地历史上最耀眼的时刻, 给湿地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十年,西溪湿地还荣获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美丽中国湿地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众多荣誉。

  放眼全国,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国国家湿地公园已达898家,他们在建设之初或者遇到了保护管理上的瓶颈,都会来西溪“取经”。

  而我的成就感很简单,就“在路上”——特别是每天上下班,看到福堤上小朋友们和游客们开心的笑脸,我就觉得很幸福,觉得很值得,我们这代人努力建设和精心守护的西溪湿地,给大家留下了一首“诗和远方”。

  有人说,杭州西湖是前人留给今日的财富,西溪湿地是今人留给后人的礼物。我们在这里保护好湿地生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守护好这个留给后人的礼物。

  幸福如斯,夫复何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