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只是一瞬。而在浙江在杭州,十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名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杭州十年巨变的背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的足迹清晰可见。循迹笃行之路。即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十年·我在》栏目——我们记录下新时代十个亲历者的自述,听他们讲一讲“浙十年”里的杭州故事。
人物名片:
肖静
小营街道文化体育站站长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1日讯(浙江在线 监制 吴雅茗 策划 陈文文 张彧 记者 张梦月 视频 马赛洁 设计 聂李黛芳 通讯员 胡金 陈钰湉)今年是我来小营街道工作的第十年,八百米的小营红巷,是我最熟悉的“老朋友”。十年风雨相伴,我始终牢记总书记“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嘱托。
小营巷因“红”而闻名。这条沐栉百年风雨的小巷,党史胜迹、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串珠成链,孕育了红色火种,承载着城市文脉。
起源于小营的“红巷精神”,前不久刚过了“十岁生日”。2012年5月,我来小营不久后,杭州市和上城区启动“红巷精神”提炼活动,“敢为天下先 甘做孺子牛”成为了“红巷精神”的内核,小营巷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作为小营街道文化体育站站长,十年来,我一直专注做一件事:围绕文化服务、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品牌三方面,让“红巷精神”以多元化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转化为居民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理念。
小营地处市中心,寸土寸金,要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就要解决文化服务场地有限这一关键问题。
我刚来小营巷时,这里休闲场地少,居民缺少活动空间。作为社区挂包党员,我和社工一起走家串户,了解诉求和建议,挖掘可利用空间,把大家的期望和我们的心意“装”进社区。
在马市街和清吟街交叉口,开馆不久的“红书房”,就是我们“变废为宝”的作品。
原来,这里是一间闲置垃圾房,味道难闻,居民意见大。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把它改造成便民书房。现在,从红色宣讲到亲子研学,从手作体验到宋韵雅会,“红书房”在传承红色底蕴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从事文化基层工作,我眼见着这些年红巷的景点不断在变。记忆里刚来小营时,各个纪念馆还未成体系。这些年来,我们将小营巷内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出了一条独具小营特色的红色线路,建设成大家熟知的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如今,修缮后的钱学森故居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改造一新,正在申报省级“乡村博物馆”……十年来,全国各地走进纪念馆瞻仰、寻根的参观者已达到300余万人次。通过我们的努力,“红巷精神”走出小巷,在更多地方播撒下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红巷精神”的激励鼓舞下,小营街道从2012年创设“最美”机制,连续十年举办“最美”小营系列评选,每一届我都全程参与。现在,这里有了“最美一条街”,许多党员开出个人工作室,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志愿服务。
“赢得万人心,深情暖小巷,美好生活满邻里。”小营巷的十年蝶变,我们写进了歌曲《小营红巷》中。我们将继续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以更大的热情,同心协力将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