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项光宁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共享联盟淳安站 方俊勇)中午时分,村里又飘起饭菜香,65岁的项光宁捧着人口普查专用PAD终端和记事本从巷子里穿过,一路和村民打招呼,不时还停下做一些记录……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淳安县屏门乡童家坪村也热闹起来。
童家坪村位于大山深处,全村771口人分布在方圆6里的山岭中。截至7月底,全县353个村级普查机构组建完毕,项光宁一家子再次成为当地人口普查主力军:项光宁当了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员,侄子童兴来成为人口普查指导员,孙子童庆勋则是两位长辈的小助手。
“我们这一家向来有参与人口普查的传统。第五次、第六次加上今年第七次,我是三届‘老马’了!”项光宁掰着手指,说起了三次普查的变化,“这一次和以前变化较大。一方面现在农村人员流动快,情况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是这次大家用上了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统计工作更加方便了。”
建筑物标绘,俗称“画房子”,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的是查清普查区内所有建筑物的房屋信息及建筑物内住户居住情况。但因童家坪村地理狭窄,房子挨挨挤挤,上一次人口普查时,纸上手绘建筑物就令项光宁头痛不已。
“屋子画大了或顺序对不上要擦掉重画,最后检查发现又疏漏,同样只能重画。”项光宁笑着说,但在这次人口普查员上岗前,乡里专门组织开展了多次电子设备使用培训,“现在省心了,一切可以在电脑上修改,鼠标点一点问题就解决了。”
尽管数字化给普查工作带来巨大便利,但上门确认工作依然无法替代,项光宁这样的“老马”担子反而更重了。“以前人口普查只需要画出村民的自住房,这一次要求把村里所有建筑都画出来。有的房子刚拆,有的房子刚建,这就需要我们这些熟悉村情的老同志上门确认了。”项光宁咧嘴笑了起来,带着廉颇未老的欣喜。
吃完中饭,又到了“全家统计工作会议”时间。项光宁和侄子童兴来坐在自家门口交流工作开展情况,远在外地的孙子童庆勋也打来了微信电话参与讨论,从信息精确填写、在外村民联系,到房屋示意图绘画、电子系统运用……一聊就是好一会儿。
“人口普查工作是国家大事,也是村里大事,必须保质保量做好。”项光宁至今难忘一件往事——多年前,童兴来的父亲曾和他一起从事过人口普查工作,发现村里有位企业退休员工因身份证年龄错误,退休认定几番波折。“最后还是翻出了村里的人口普查老台账,才解决了问题。”
在淳安县,如项光宁一样的“老普查”并不鲜见。据了解,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淳安县一共划分普查小区2014个,同步选聘了“老+新”普查工作人员2243人,其中“老马”占了半数以上。
为了帮助“老马”跟上数字化新形势,淳安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15次不同类型的电子化操作培训,23个乡镇更是组织了562名工作人员进村进户,“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所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全部手持PAD终端、手机终端进行无纸化录入。在11月1日之前,淳安通过自查自纠、互查互纠和实地检查,已标绘建筑物约15.8万个,入户摸底20余万户。
“除了一把尺量到底,严格按照国家数据处理方案之外,我们整个普查工作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包括划区绘图、建筑物标绘、入户摸底、正式登记。”淳安县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吴立新说,通过数字化方式,将确保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