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迎来“而立之年” 新格局中如何交出高分报表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景 张磊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波 吴雅茗 吴妙丽 张留 章卉)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岁了。

  而立之年,该区为未来15年做了一份“生涯规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规划纲要——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策源地,代表国家全面参与全球竞争。”

  这是杭州高新区贯彻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部署,决心交出的一份高分报表。

  30年前,杭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浙江首个高新区,率先承担起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近年来,其综合实力两度位列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前三,进入全国10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今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部环境丕变,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际,坚持高新引领成为根本应对之策。聚焦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杭州高新区如何争做国家战略的主平台和排头兵?

钱塘江南岸,杭州高新区三十而立 拍友 汤懿 摄

  看清方位 为国家作出贡献能更大吗?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高达7%,4月至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一连串数据,再次体现了杭州高新区的经济韧性。

  但是,区里上下的喜悦并没有外部想象的那么强烈。

  事实上,从去年10月开始,杭州高新区就在进行一次“自我叩问”式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这场讨论,直接缘于一份让人坐不住的新排名:杭州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从前三滑到第十。

  虽然有其他高新区面积扩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这“当头一棒”,令杭州高新区开始全面审视自我:地区年生产总值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已逼近1600亿元,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等突出短板不解决,未来进步必将受限。

杭州高新区现代化产业园 拍友 徐青青 摄

  让“痛感”来得更猛烈一些!一场场务虚会,从杭州一路开到北京。各级领导干部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坐到一起,打开视野,站位全国、全球,把脉杭州高新区——

  战略定位是否可以更高?科技部火炬中心高级工程师余志海说,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不能仅仅满足于当杭州的高新区,不能习惯于和省内区(县、市)比较,在区域和全国的实际定位应该更高。

  原始创新能力能否更强?虽然杭州高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始终保持两位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7件,与京沪不分伯仲,但对比美国硅谷、国内深圳,杭州高新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相对较弱,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作用有待进一步放大。

  区域协同发展能否更积极?习惯于在72平方公里的“螺蛳壳”里做文章,杭州高新区与周边区域产业合作有限,围绕国家开放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有待进一步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开放协同创新。

  创新创业生态能否更优?硬科技突破能力能否更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能否更突出?……

  一声声自我叩问,问的是高新区在新时代的新担当。

  直面现实,杭州高新区去年开始酝酿,将规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战略机遇、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今年8月,杭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赴京与专家面对面论证新规划纲要,谋划新定位新坐标。

  自省,为了更好的未来。新规划纲要里,杭州高新区明确了四个战略定位:全球创新源、世界数字港、未来智慧城、国际魅力滨。“我们要以全球眼光、生态思维,勇开顶风船,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杭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敏说。

杭州高新区互联网产业园 拍友 徐青青 摄

  瞄准一流 创新生态营造能更优吗?

  初秋时节,再次来到杭州高新区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记者发现这里已经多了个“自贸试验区”的头衔:今年9月,这两个特色小镇被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为杭州高新区的创新生态营造再添助力。

  眼下,创新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各地营商环境不断趋同,高新区的政策与环境优势慢慢丧失。如果说,过去30年杭州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来自“小政府”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那么今天它面临的挑战是: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进军,需要政府更大的作为。如何用好这有形之手?

  “我们的观念要从种树升级到种生态上。”杭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郑迪表示,高新区今天的成绩是“忍”出来的,紧盯“高新”技术、自主培育,用30年的耐心将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培育成大树,“今后,我们还是要保持定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坚持痛点思维、问题导向,杭州高新区制定了“高新引领、开放协同、体制突破”三大原则。

  高新区,必须聚焦“高”与“新”。

  在原有数字经济产业的基础上,高新区布局区块链、大数据、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寻找更多突破点。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杭州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市场前景看好,仅红外热成像产品产能就占全国的65%。“我们要抓住生命健康产业这个未来爆发点。”杭州高新区经信局局长张炬刚介绍,今年9月,高新区出台了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融合产业,在未来5年要引进和培育上市龙头企业10家,打造世界级生命科创高地。

白马湖 拍友 李靖 摄

  原有产业空间受限,就跳出“一亩三分地”,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去年8月,杭州高新区与富阳区成立特别合作区,开创区域协同的“浙江实验”。“挂牌一周年,11个项目在建设,总投资453亿元;50个产业项目在谈。”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谭建军说,有了项目支撑,杭州高新区的辐射效应和富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迎来关键一跃。

  东融上海、西接合肥,提升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去年以来,杭州高新区对接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高新区,全面开展人才合作、创新协同和产业融通,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过去,因体制机制创新赢得优势;未来,仍需依靠改革破题。加快体制突破,杭州高新区上下形成共识:用制度固化优势,为人才、企业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创新环境。

  人才需要什么,就配套什么。“在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把与人才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关键小事’,都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杭州高新区发改局局长胡嘉欢介绍,10月9日,高新区在海康威视公司内开出了“陪爸妈上班”的公办幼儿园,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幼托难题。这种产业园区嵌入幼儿园的新模式,就是高新区为满足企业留住人才需求作出的改革。

  企业需要什么,创新生态就往哪里突破。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紧盯“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完善创新生态:光电企业需要研发支撑,就专门引进长春光机所等科研平台;小型初创企业需要资金扶持,就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龙头企业需要二次创业,就创新机制专门为阿里巴巴成立“阿牛办”……

  创新生态,引凤来栖。今年1月至9月,杭州高新区通过“云”上招聘、路演、市场化认定人才等先手牌,新引进人才25371人,硕博比例占25%。至此,高新区人才引进总量达到38.2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研发工程技术型人才。

海康威视幼儿园

  新赛道上 企业关键科技突破能更多吗?

  在数字经济这条赛道上,杭州高新区已打造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产业体系,在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开拓者的地位相对稳固,甚至还出现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以数字安防产业为例,集群企业579家、上市挂牌40家,全球冠亚军企业都在此扎根。

  然而,新的比赛又开始了。

  政府营造好生态,科技创新的突破有多大,关键看企业。高新区企业能否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多高科技供给?

  在无人区、高精尖领域寻求突破。今年疫情期间,因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检仪热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长近400%,超过了去年全年净利润的一倍多。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感慨,当年抗击非典时,因某些器件完全依赖进口限制了产能,大立科技毅然踏上攻关路。从2006年投入研发到2016年实现产业化,10年间,他们始终坚守主业,自主创新挺进无人区,才有今天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公司又计划投入10亿元,提升产能及系统产品技术攻关。

  “高新产业要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要兼顾效率与安全。”杭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柴志冬介绍,根据各类硬科技攻关难易程度,高新区引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参与协同创新。

位于杭州高新区的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拍友 徐青青 摄

  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第一次成功上市和临床应用人造心脏瓣膜。今年,启明医疗进一步加快布局补齐产业薄弱环节短板。9月10日,公司宣布在生物材料领域新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心脏瓣膜生物补片、医疗器械金属材料等领域,我们与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机构对接,快马加鞭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和产业化。”公司董事长訾振军说,未来3年,将在细分产业再贡献两家以上的上市企业。

  进军一项项新科技,驶入一条条新赛道,都是为了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最近一个月,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连续拜访多个省、市的党委、政府负责人。“我最大的担忧,就是产业链的稳定。”于英涛表示,解决中国产业链大而不强的困局,要发挥国内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主动为畅通双循环提供高科技供给。目前,新华三正在杭州高新区建设一个5G关键部件项目,打造5G应用生态创新平台。

  走没有走过的路,哪怕荆棘丛生。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副总经理丁勇欣喜地看到,新华三、联芸科技、万高股份等各大中小企业,纷纷在关键环节布局,构建集成电路产业的闭环,“只要我们勇于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就有希望在困境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