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方祺 宋卫新)8月15日,建德第四次捧回了沉甸甸的“大禹鼎”,把象征着全省治水的最高荣誉揽入怀中。自此,建德市此前获得的“大禹鼎”升格为“大禹银鼎”,这也是杭州13个区、县(市)中的第一座“大禹银鼎”。
水,是建德素来引以为傲的资本。因水而灵,因水而活,护住这汪碧水,就护住了建德发展的根脉。
从2014年起治水六载,建德始终走在省、杭州市前列,去年,更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提升和“美丽河湖”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碧水行动”计划,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全年完成治水项目总投资12.4亿,涉及8个方面、38个具体项目。
治水先治污。在建德市下涯镇施家村,一个日处理污水量达25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出水口透明的井盖,可以真切地看到污水变清流。
“这是去年提升改造的项目。”下涯镇农旅办副主任张孙毅告诉记者,该处理终端采用无动力模式,依据地势让污水经过厌氧池和滤床,最终形成达标水,排放到周边土壤和池塘内。
同样的创新尝试,在建德各地展开。去年,建德对全市281处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220处30吨以上处理终端实现标准化运维;新安江、兰江治理二期工程中,对中小河流域治理22.28公里,河湖库塘清淤10万方;巩固提升已整治河道,深化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提升河道水质,确保全域Ⅲ类水质稳中向好。
在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建德市完成了高铁新区、洋溪街道等8个镇街和主城区蓝天雅苑等20个生活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同时,创建新安江、后源溪、胥溪、清渚溪为美丽河湖;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改造19处,并对116处单村供水提升改造,成立农村饮用水运营中心,明确建德市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
伴随着治水的深入,建德还在探索智慧化治水建设。2019年,建德市胥溪、大洲溪两条河道成为智慧河道试点建设项目,通过各种设施设备,将河道的实时情况、水位、水质等信息,采集到建德市河道综合管控平台,可有效监管水体水质、水位水速、水面漂浮物、泵站闸站运行情况;并可辅助开展治水决策,在水质整治、生态修复、调水配水等方面提出建议。
“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平台就会实时报警,报警信息会在后台管理平台上自动弹出现场画面及报警地点。”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副局长王金郎介绍,“报警信息还会推送给相关负责人,可以第一时间核实并查处。”
此外,建德市乡镇的农村污水处理终端甚至窨井,都在通过设施自动监测、二维码身份牌等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警,助力全域智慧治水。
璀璨银鼎为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添彩,但这不是终点。“接下去我们要持续走‘提标增质’的道路。”王金郎说,“重点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让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迈进,确保农民喝上放心水,同时,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爱水护水行动中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人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