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摄影 姚颖康 共享联盟滨江站 宋桔丽)8月15日,杭州高新区选了个周末,带着一份名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纲要”的文件,不远千里前往北京举办专家论证会。
就在上月,国务院刚刚发布了重磅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人关注的是,这是继1991年后,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间隔不到一个月,杭州高新区就急急北上,与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工信部赛迪智库等单位的专家一起,专门结合《意见》论证规划纲要,在外界看来,不失为一次对《意见》要求的积极回应。
30年后的今天,国家高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基础已然大不相同。而《意见》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国家对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定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也是浙江的第一个国家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如何二次冲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打下新的战绩?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
诞生
国家高新区为创新驱动而生,原本就是扮演者冲锋者的角色。
早在1988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
1991年,《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发布。这份通知明确指出,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国家在各地已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遴选了21个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杭州高新区就在此时诞生,成立初期从钱塘江北岸的文教区起步,面积仅10平方公里出头。
肩膀
经过30年的实践,在科技创新领域,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冲锋抢滩。在参加论证会的专家眼中,杭州高新区是冲在最前方的3个国家高新区之一。
“在转方式、调结构和创新驱动方面,杭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和北京中关村,做得相当不错。”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余志海说,杭州高新区目前很多数据,都是其他一些高新区中长期的目标,比如人均GDP5.5万美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一直处于10-15%,“从业人员人均GDP虽然达不到美国硅谷14万-15万美元的水平,但也有10万美元,非常可观。”
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的整体数据指标也是成色十足。
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12.3%、税收占全国的11.8%。如果经济规模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从创新、产业、人才三个维度来看,169个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支出占全国企业整体投入的50%、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5.1万家占全国的33.6%、每万名从业人员研发人员占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
正如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日前所言,“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国家整体经济重要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冲锋
跨越三个十年,为何再以国务院名义发布高新区主题文件,要求国家高新区发挥好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论证会上,专家们认为,30年前,国家把高新区作为把握科技革命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举措;30年后,面对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国家高新区又一次站到了冲锋的位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新区正代表国家去应变、应考和应战,并用强劲的增长,给出了漂亮的回答。
杭州高新区以冲锋者的姿态逆势而进。
数据蕴含惊人的增长力。上半年,杭州高新区GDP增速达到7%,高于浙江全省6.5个百分点。19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9.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全省14.2个百分点。
结构体现优越的竞争力。杭州高新区的逆势增长,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力支撑。杭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97.8%、90.4%、80.6%,三个指标同比增长14.8%、12.6%和19.3%。
科技创新最终是生产力。作为数字经济的产业高地,杭州高新区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变产能”。仅红外热成像仪一项产品的产量,就分别占浙江省和全国的97%和65%,为全国和世界战疫贡献了科技力量。
使命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最高决策层会议首次公开作此判断。
专家们认为,要从时代维度认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流高科技园区应该成为核心载体。
适逢此时,国务院关于高新区的主题文件“重出江湖”,并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等方面给出具体要求。
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纲要,就是要结合《意见》精神要求,在以往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勇攀高峰,勇于肩负代表国家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历史使命,在更高层级上引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创新,探索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数字产业就是最佳“作战领地”。
据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介绍,在数字经济领域,杭州高新区依靠东方通信、浙大中控、恒生电子等企业,成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和信息软件业的开拓者;后来又培育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等世界知名企业,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奠基者,突出展现了国家高新区对新兴科技机遇和产业机遇的有力把握。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副局长白津夫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困难可能远远大于机会,要认清自己还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杭州高新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时,不能再简单讲融入,而是要发挥数字经济的独特作用。因为长三角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主要就是杭州的支撑。今后杭州高新区要更加互联互通、开放协同,做到整合别人的资源、释放自己的能量。”
格局
在国家的布局中,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被科技部列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序列的,仅有10个,其中就包括杭州高新区。
论证中,专家们结合《意见》中所提的引领和示范,建议杭州高新区以更高的格局,努力打造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同时,突出引领示范作用,力争冲出杭州市、引领浙江省、示范长三角。
实际上,此次在京论证的规划纲要,杭州高新区初步明确四个战略定位,包括全球创新源、世界数字港、未来智慧城、国际魅力滨等。
其中,全球创新源指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世界数字港指争做中国数字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全球数字经济的引领者,未来智慧城指建设形成更具科技感和生活感的未来智慧城,国际魅力滨指打造有品位、有气质、有魅力的现代科技新城。
链条
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哪一个链条最重要?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纲要课题组组长房汉廷认为是创新链。“全球的产业链是由创新链驱动的,而创新链是由技术掌控的。中国的产业表现出脆弱,就是因为最重要的技术不在中国。谁创造了技术,谁就可以整合创新链,驱动产业链,占据价值链。”
这与盛景网联集团首席战略顾问杨跃承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提出,美国硅谷始终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整合提升,国家高新区必须摒弃基于空间集聚的发展思路,向创新链的高端攀升。还有专家建议,杭州高新区要积极规划“根技术”的战略开发,培育形成主导未来经济的“根产业”;寻找差距,补足短板,进一步重视产业梯队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在构建以企业主体的创新体系上,凝心聚力,提高站位。
杭州高新区如何抢占创新链制高点?结合《意见》所提的两步走目标,杭州高新区初步制定了阶段性路线。
第一步,到2025年,全面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形态,成为国家创新网络的主要枢纽。
在这个阶段,杭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要从去年的1590亿元达到26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翻番。要建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上市企业数量要达到100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要达到50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涌现出一批原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第二步,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这个阶段,杭州高新区要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和国家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在更多领域成为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同时,要成为全球前沿产业的原创区、全球科技创业的首选区,产业整体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诞生出更多世界级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产生一批原创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