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滨江站 宋桔丽 肖鳕桐)“一起来看看呗,我们学校的剧场音响设备采购项目开标啦!”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家长群里,一位热心家长发了个直播二维码。
直播间里,一下子涌进了许多人。
“打开二维码就能看开标直播,还是平生第一次。”郑先生是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也是滨江一家企业的项目投标负责人,他评价说,“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心里更踏实!”
这是标的700多万元的“滨江区教育局下属学校2020年舞台灯光音响视频广播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在线直播开标,在杭州全市率先启用“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间,以更智慧的信息化交易管理模式,提升交易市场透明度,完善网络环境社会监督,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商环境。
这是继去年,滨江区实行电子招投标、“阳光评审”等阳光交易措施以来的再一次率先创新。
通过直播,为开标环节“擦玻璃”
据介绍,“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间是升级版的“阳光交易”。滨江率先采用开标现场画面和网页图文同步对外公开直播,消除投标人对不见面电子招投标流程和环节的疑虑,打造电子化交易平台服务,深入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房”。
自去年9月底以来,滨江区开展“不见面”电子化招投标。企业无需到场,也不需要准备厚重的纸质材料,只要将相关材料上传至电子招投标系统,省时省力。
但实现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后,个别投标人难免会对招投标流程和环节心存疑虑。有疑虑就要解决。滨江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做起了直播间“带货网红”求“围观”,推动开标全过程与全社会“云见面”。
开标间里的一举一动,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开标的进展情况……通过直播间,投标人、社会公众可以“围观”开标全过程,使开标间变成了透明的“玻璃房”,让开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滨江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冯枫表示,“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间的打造,是滨江区深入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房”的又一举措,解决了“远程不见面开标”场景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播间不仅面向投标人,也对社会公众开放。现在,所有进入滨江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交易的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均在“e见证”直播下开标。“既保障了相关利益方的知情权,也能够扩大滨江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半径。”
各环节、各参与方均产生积极影响
自去年9月起,随着电子化招投标工作不断推进,开标室物理空间占用率随着开标方式的调整而降低,但开标室时间占用率因投标单位数量激增、解密、传输电子投标文件等因素而增加,导致传统的交易平台开标场地配置急需优化。
简单来说,来现场的投标人越来越少,而线上的投标单位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数字化平台支持。“启用‘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间后,开标室可由原先的2个改造为4个,极大地优化了场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开标效率,为招标人节约了招标时间,为投标人打开了见证通道。”冯枫说。
而据专家介绍,在“玻璃房”里展示交易程序对招投标参与各方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倒逼招标人、代理机构等交易参与者标准、规范地对待交易工作。同时,促使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更加注重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交易中心团队应对电子化交易出现新型问题的处理能力,进而保障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高效。
据悉,滨江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连续八年实现政府采购工作无投诉。接下来,该中心将按照“阳光交易三步走”的计划,深化“阳光评审”制度,启用“e见证”数字开标直播间,探索“滨江交易大数据模型”,提升交易市场透明度,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