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叶怡霖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西湖站 高静玮 通讯员 何佳妮)7月30日午后,杭州西湖区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夏振辉的手机突然“叮”了一声,是一条急救求助信息。
这条求助信息由“互联急救”App推送,与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同步,显示距夏振辉约一公里的方家花苑小区门口有人触电,需急救。
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如果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每往后推迟一分钟,存活的几率就会下降7%-10%。
夏振辉马上冲出门去,骑上同事的电动车,迅速赶往事发地。路上,他咬着牙闯了红灯。
五分钟后,夏振辉到达现场,和他前后脚到达的还有另外一位同样是看到求助信息赶来的志愿者。触电的是位装修工人,20多岁,已经不省人事,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安装线路,接错线后触电倒地。
“我是红十字救护员。”表明身份后,夏振辉迅速跪下,观察患者情况:患者没有意识,呈喘息样呼吸,需要马上心肺复苏。
快速判断情况后,夏振辉和另一位志愿者开始轮流进行胸外按压。
没过一会儿,救护车到了,医生和夏振辉一起把患者抬上了车。
急救车空间有限、速度又快,夏振辉只能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以站姿继续按压,一路上和医生轮流交替按压,直到到达医院。
因为现场急救及时,患者在送达医院抢救5分钟后,就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夏振辉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救人了。
夏振辉今年21岁,刚刚大学毕业,是万科物业的一名新员工。去年9月,他在电梯口抢救了一位心跳骤停的大伯,还因此获得了省红会优秀志愿者奖金。
从高中开始,夏振辉就热爱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后来,喜欢跑马拉松的他经常看到一些选手突发疾病倒地猝死的新闻,就萌生了学习急救技能的想法。“去年3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参加了西湖区红会CPR和包扎技术培训,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夏振辉说。
后来,夏振辉又进入浙大户外安全急救队,成为一名志愿者。现在,他还是一名浙大户外安全急救队AHA导师,经常培训、考核急救技能与相关知识。对于他来说,急救技能已经成了“肌肉记忆”。
在加入户外安全急救队后,去年夏天,夏振辉下载了“互联急救”App,上传救护员证注册后,通过审核,成为了一名急救志愿者。
2015年,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台开始与“互联急救”App同步。在杭州市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派出救护车后,附近一公里内的志愿者会同时收到求助信息,及时赶赴现场,更大概率地让患者在“黄金5分钟”内获得医疗救助。
因为赶去救人,夏振辉旷工了两个多小时。“我看到求助消息的时候没想太多,只是迅速判断自己能不能及时到达,毕竟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夏振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