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梅汛雨量超往年近三倍 临安如何打好数字防汛战?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临安站 江萍 万雅芬 岳毅 俞文烨 张果)“明天我区出梅。今年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达50天,多暴雨过程,梅雨量达788毫米,列历史第二位。预计出梅后我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7月17日16时,一条消息的发布,宣布杭州市临安区与“暴力梅”正式告别。

  2020年的夏天,给浙江人来了一个“下马威”。整整“待机”50天的梅雨季,带来了史上罕见的雨量。而对于山区临安来说,虽然不在直面九孔泄洪的钱塘江流域,但防汛压力依然不减——

  地处浙西山区的临安有两个省级暴雨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造成该区小流域山洪及地质灾害等险情灾情多发。去年“利奇马”给临安带来的冲击,更是历历在目。

  今年梅雨汛期,全区面雨量788毫米,是常年的2.8倍。全区共累计转移6230人次。防汛压力非同一般。

  不打无准备之仗。当台风、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来临时,及时掌握情况、提前对人员转移,是有效杜绝伤亡的重要手段。超长待机的“暴力梅”背后,临安又如何科学防汛,为全区59.6万人民筑牢堤坝?

  提前预警

  城市内涝严重、田野河水漫灌、水库库容告急……7月6日这一天令人难忘。

  监测资料显示,全区228个站中有150个站点降水超过50毫米,占比66.1%,74个站点降水超过100毫米,占比32.6%,最大岛石镇仁里村179.0毫米。

  7时,临安区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而这一预警,距离上一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仅4天。

  15时20分,临安区防指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15时30分,临安区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业务服务级II应急响应。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杭州市临安区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在此期间,临安区气象台共发布雨情和预报信息17次、重要天气报告2期,对公众共发布预警短信67.3万人次。各部门迅速集结到位,提前对重点区域人员进行紧急转移。

  防汛之战,几乎分秒必争。预警信息,是人员转移、水库调度等工作何时开展、如何开展的关键参考值。而精准预警、提前预警的背后,则是临安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打的有准备之仗。

  气象自动站

  2019年底,临安区气象局启动地面智能观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在原有75个气象自动站的基础上再建153个,实现行政村气象监测全覆盖,并在全区高风险的山区或移动信号差的地方选取33套自动气象站配备北斗卫星通讯系统。

  强对流来袭。行政村级气象站在“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组自为战”的灾害防控中,为精细化预报、精准化预警,群众、财产提前主动避险转移和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及时、高效的数据支撑。

  立足村、镇对气象灾害的数据、预警需求,临安区气象局建自动报警系统,启动本地预警机制。自动站雨量资料5分钟更新,实时滚动,并与镇街和行政村边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库、河流流域等重要防汛部位等信息叠加综合显示。

  当雨量监测数据达到设定阈值时,系统则会自动向相应村两委、包村干部及乡镇领导发送手机报警短信,提醒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同时,临安区气象局启动点对点叫应服务。当每小时降水量达50毫米时,气象台直接电话通知镇街分管领导,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应急工作,并启用分布在各个关键地区的八个大喇叭发布预警信号。

  强降水造成了主城区及部分乡镇多处道路积水和短时内涝。特殊情况特别安排,临安按红色预警每小时、橙色预警每2小时、黄色预警每4小时、蓝色预警每8小时、日常预报每12小时,分镇街报送小时雨强预报和突发情况。

  “码”上转移

  7月6日凌晨,雷雨交加。太阳镇桃源溪村雨势瞬间变大。转移至避灾安置点后,村民张梅兰立刻拿出印有自己“浙江安全码”的卡片。守在安置点门口的工作人员对着卡片上的二维码一扫,即报平安。

  当晚,洪水导致张梅兰家门前的防洪堤被冲毁。负责转移张梅兰的村党总支书记赵滨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往她的家中进行转移。随后,他又继续前往其他没有扫码报平安的村民家中继续转移。“‘码’上转移,可以精准知道了哪些该转移的村民还没有转移。”赵滨说。

  当晚,镇驻村组与村两委分头行动,将“浙江安全码”排查统计的小流域山洪风险区25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

  “浙江安全码”是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借鉴防疫“健康码”经验,开发的一款应用于汛期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的数字化信息工具。

  今年4月,临安区成为“浙江安全码”首个试点地区,迅速在转移实施标准化、转移范围精细化、转移人员精准化、转移管控动态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其实,对于“浙江安全码”的需求,临安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为迫切。去年台风“利奇马”来袭的瞬间,临安数个村庄失联。多少村民已经转移,哪些人员应该转移,都在人们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因此,当作为全省试点后,临安便立即抓住数字赋能的机遇,迅速推进,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赋码全覆盖。

  “浙江安全码”的全覆盖,让临安打了一场有准备之战,精准转移,提高效率,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安全。

  “以往这种时候,我们都要凭经验,由村干部带队上门通知转移。谁转移到哪里,是否转移到位,每个避灾点有多少人就不太清楚了。”降雨量较大的清凉峰镇浙川村村委会主任程怀平说,现在有了“浙江安全码”,人员转移情况一目了然。

  同时,通过镇街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等制度,临安区还确保每名应转人员都有对应责任人,一旦出现应转未转的情况,责任人可以精准联系到相关人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临安全区共完成排查数据信息6.2万余条,基本完成重点转移人员人员、扩大转移人员核定,以及农家乐、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等信息排查,现场赋码数总计1.3万余人。

  岛石镇呼日村呼日塘III级响应斜坡失稳影响区分布图

  临危不乱

  事实上,就在“浙江安全码”全覆盖前,临安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工作——摸清底数。

  7月5日,临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风险提示,临安区岛石镇呼日村呼日塘区域地质灾害风险为橙色。岛石镇启动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响应等级为III级。

  当天晚上,岛石镇政府和网格员按照精细化调查划定的III级风险区域,对8户24人进行了撤离,并对道路进行临时管制。

  及时的转移,让住在这里的人们躲过一劫。就在7月6日和7日人员撤离区域上部,连续发生两次滑坡,滑坡方量超过1万方,堆积体掩埋道路和部分民房。由于滑坡发生时危险区内没有人员活动,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时间回到一年前,这里曾是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当时,全区面雨量达到219毫米,特别是西北山区6小时雨量超过200毫米。短时强降雨造成379处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龙岗、岛石两镇更是成为重灾区。

  “在以往的地质灾害管理中,通常只关注地质灾害隐患点,结果发生的绝大部分地质灾害都不在掌控的范围之中。”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负责人表示,从地质灾害隐患管理向风险管控转变,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必由之路。

  今年,临安区创新性开展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完成岛石镇等6个镇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确定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危旧房、独居老人为4大重点领域,制定了四色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并汇总9类紧急情况人员转移信息详表。

  依据这一系统,一套部门联动指挥系统建立了起来。部门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及时启动防范地质灾害等级响应,精准指导镇街撤离人员。镇街则将相应的风险区域范围和受影响人员信息传递到网格员手中,真正做到上下联动,精密防范地质灾害。

  目前,全区已核定4大重点转移人员1200余人,累计扩大转移人员9000余人,并完成1300余家农家乐、234个建筑工地、35个景区负责人的赋码工作,全面掌握底数。

  “防汛是项技术活儿。通过数字赋能,精准到人,指挥部门能够全面掌握重点人群的情况。”临安区应急管理局局长马锡钧说。有预判、有预案,关键时刻才能真正做到临危不乱。

  临安华光潭水库泄洪

  【记者手记】

  临危不乱,正是因为做对了这道“题”

  防汛抗洪如同打仗,讲究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提早准备,才能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

  今年“暴力梅”虽然来势汹汹,对临安的影响却小于往年。而背后,则是数字赋能建立起的一套科学防汛体系。

  一方面,临安注重预报预警,科学研判,做到超前谋划、超前准备、理性应对,确保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临安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体制机制,在各部门配合的基础上,将数据联通,形成临安模式的四色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并借助信息化与高科技,进一步提高防汛效率。

  科学防汛,还在汛情来临之时。面对远高于往常的降雨量,临安区各级各部门科学精准研判形势,有序调度指挥。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临安虽不在钱塘江流域,但自新安江水库首度开闸泄洪以来,仍以密集调度和科学决策,有效为钱塘江流域避峰行洪。

  在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前3天,临安境内华光潭、青山殿、英公三座水库全力加大开闸泄洪力度,在钱塘江干流洪峰到来前腾库迎洪。7月4日8时至7日零时,三座水库共下达泄洪调度令42份,累计预泄水量32662万m³,短时间内调度次数之多、频度之密、泄流总量之大,均为历史之最。而7日开始,作为分水江水库上游的这三座水库就始终处于关闸蓄洪状态,决不给下游“添麻烦”。

  面对防汛这张一年一度的考卷,临安这次的卷面不错。这当中,既因为有党员干部抗击汛期的勇气与担当,也正是临安答好了数字赋能这道题,织就了一张预警及时、应对科学、行动高效的防汛应急之网。正所谓以“智”促“治”,希望这样的状态越来越常见。    

相关稿件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