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疫情,暂时阻断了进出博物馆的脚步,但不能阻断我们对中国古老文化精华的向往。浙江在线杭州频道今起推出“看名堂·金牌讲解”视频栏目,请各大馆的资深讲解员讲述经典宝藏背后的故事。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艺 马赛洁)【第三期金牌讲解】张继霖,杭州博物馆90后讲解员。从小在外公的熏陶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看来,讲解员是一线的文化窗口,通过每天传播点滴故事,可以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非常有意义。
“著名藏品讲了太多次,这一次我们想带大家看点不一样的!”张继霖说。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博物馆一直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微课堂”,带广大市民游客“云看展”。这一次,杭州博物馆要带大家参观的便是馆内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藏品。
一进入杭州博物馆南馆的战国展厅,就可以看到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矛尖。矛尖长14厘米,宽2.8厘米。小小的矛尖两端扁平,表面镌刻铭文,锋利的边缘部分有多处缺损。矛用于直刺敌人,在春秋战国的冷兵器时代中地位非常高,后逐渐被长枪取代。
在它的不远处是一把战国青铜剑,长47厘米。由于在剑格两面铸有阴阳简易兽面纹,又被叫做“几何纹平脊青铜剑”。在西周早期,青铜剑制作工艺开始成熟,到了“越王勾践”时代已经非常鼎盛,不过随着汉代铁剑的流行后,青铜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把战国青铜剑出土于余杭区吴山乡,色泽黑中泛青,有光泽。短腊,斜宽从,厚格呈倒凹字,格两面各铸阴阳简易兽面纹。圆茎,有两道箍,剑首铸饰几何纹。
西周早期青铜剑的形式已经相当成熟,春秋晚期至战国是最盛行的时代,“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汉代的铁剑流行后,青铜剑逐渐推出历史舞台。
青铜剑一般由主要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组成,每个部位各有其专名:剑身部分,前端的尖突称作“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称作“脊”,“脊”两旁称“从”,“从”两面的刃称为“锷”,合“脊”与两“从”称为“腊”。
剑把部分,圆形或扁形的把称作“茎”,“茎”和“腊”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条形物起护手作用的,称为“格”。
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