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从杭衢同城化 看浙江正在上演的经济地理变迁

衢州新城 衢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张留 梅玲玲)这一天,蔡小龙为推进杭衢高铁项目,又“扎”进了一场协调会;李丹带着阿里巴巴新同事,到衢州进行工作交接;祝先潮在上海科创飞地准备演讲稿,过两天他要前往北京参加生物医药产业峰会……

  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衢州市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党组书记,杭衢高铁项目专班推进办负责人;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浙江博和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果把这三个人的日常工作轨迹画一条线,衢州无疑是最大交汇点。这个深居金衢盆地西端的城市,“锁两浙、控鄱阳、制闽越、通宣歙”,一直被视为拥有传统区位优势。而今,从“四省通衢”到“杭衢一体”,衢州加快改变区域空间定位,走出了大胆的一步。加入杭州都市圈一年多来,衢州主动引导和改变社会各方面认识,打造新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时代,原本被视作相对欠发达的浙江山区,依托本地的资源环境条件,通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在缩短时空距离、发展数字经济、升级“飞地经济”的层层蜕变中,杭衢一体化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也是浙江正在上演的经济地理变迁。

全省首辆熊猫智能公交车在衢州发布(资料照片) 通讯员 谢丹 摄

  打造冲出盆地的“有形通道”

  蔡小龙:一块铺路石

  杭衢铁路(建衢段)主体工程施工拉开帷幕,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3月初,这个好消息传遍三衢大地。

  蔡小龙一定是那个最开心的人。

  先后3次约定见面时间,待到记者登门时,他都因临时接到要事而匆忙离开。

  虽然次次扑空,但要还原蔡小龙的日常工作并不难。作为衢州市铁道中心负责人,蔡小龙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装着图纸资料和洗漱用品的双肩包。这是因为杭衢高铁进入了攻坚时刻,他随时需要出差。

  从他身上的一股拼劲,记者窥见衢州冲出盆地发展思维、打破既定发展格局的决心。

  “衢州,是一座位于四省边际的内陆山区城市,享受着盆地带来的富饶资源,过去的许多年里,渐渐形成了‘内卷化’的发展方式。”在衢州采访,我们在许多地方都能听到类似的“反思”。

  但交通足以重塑一座城。“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1000多年前,顺着钱塘江溯流而上、直抵衢州,白居易看着烟霞飘渺的江郎山,发出了此番感慨。衢州与杭州相邻,6个区县市中,除了江山,全部与杭州相依,山山水水将两座城市连为一体。

  便捷的水运,造就两宋时期“两浙”之翘楚、江南工商之重镇的衢州。延续千年水路繁华,去年初,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暨衢州港龙游港区开港,深居盆地的衢州通江达海。

  “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邻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蔡小龙明白,衢州想要挑起“桥头堡”的重任,最重要的那块短板一定不是水路。“打造公、铁、空、水‘四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从衢州市领导到各部门负责人,这样的发展定位一再被提起。

  翻开浙江省际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承东启西,通南联北。虽然占据四省集散中心之地利,但衢州综合交通并不领先。四省通衢,交通却依然是衢州最大的短板。

  眼下,杭衢之间仅有一条沪昆高铁连接。高峰日开行列车已经超过130多对,杭衢通勤少则66分钟,多则90分钟。随着衢州以东规划的杭温高铁、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等相继开工建设,届时沪昆运输通道可能会出现能力饱和、加不了车的局面。

  作为衢州建市以来总投资最大的战略性项目,杭衢高铁寄托着258万衢州人“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铁路复兴梦”。

  2017年6月,杭衢高铁项目成立专班,蔡小龙成为其中一员。一次随衢州市主要领导赴北京对接时,蔡小龙写下“拼尽全力定有机会、拼到无力方不后悔”的笔记。一次次倾情付出,打动了很多人,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越拼越有劲,越干越温暖。大家都这么全力帮衢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蔡小龙谈起这个项目,内心总是满满感恩。得益于“最多跑一次”改革,得益于铁路部门与地方合力,得益于省市一体、杭衢同心,杭衢高铁项目正朝着亚运前建成的目标奔去。

  眼下,杭衢高铁已全线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衢州人已经开始期待几年后高铁通车后的情景,41分钟,衢州到杭州。更重要的是,这条高铁使衢州成为重要的区域枢纽,沪昆客专、杭衢高铁形成一个“十字架”,极大缩短了衢州与中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冲出盆地、融入杭州,衢州人盼望着这条最快的有形通道早日建成。像蔡小龙一样,来自省市和铁路部门的千万奋斗者,正是“杭衢一体化”梦想成真的一块块铺路石。

坐落在杭州余杭区的衢州海创园 衢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涵养数字经济的“杭州气质”

  李丹:一个见证人

  两年多以前,被派往衢州时,李丹经常会被问这样的问题:“衢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他们实在是太好奇了。阿里巴巴很少与地级市展开全方位合作,但与衢州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已经签到了第三轮。

  去年2月,李丹作为阿里巴巴与衢州市合作项目的负责人,见证了双方新一轮战略合作签约。在前两轮合作基础上,衢州与阿里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联合实验室、大数据应用研究推广中心,合力打造未来社区衢州样本。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跟一线城市比,衢州可能相对落后,但思想并不保守。”衢州市经济技术协作中心副主任徐永功说,融入杭州如同一簇火苗,点燃衢州的理想之火。

  衢州放开眼界、放宽心胸、放大格局,大胆地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立志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特色亮点。从GDP体量看,衢州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相对较差,与丽水、舟山同属“1000亿元级”。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从经济“洼地”走向增长“高地”,衢州以“特”取胜,瞄准数字经济。

  无中生有,衢州要涵养数字经济的“杭州气质”。衢江、石梁溪两江交汇地带,有山有水,风光无限。衢州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这片土地原本是医院用地,后来衢州市领导觉得地块周边道路较窄,于是提出不如索性建一座创新大厦,集聚发展数字经济。

  “谁不愿共享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以前衢州不敢这么想。”说干就干,衢州上马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起创新大厦,有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基础。“就连集聚数字人才的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我们都是以‘东南’来命名的,可见魄力有多大、决心多么强。” 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钢说。

  2018年7月,在李丹和同事的张罗下,阿里巴巴衢州客服体验中心搬入了创新大厦。2019年6月,当衢州牵手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那一刻,创新大厦上华为的Logo被实时点亮。如今,与阿里和华为“做邻居”的,是中兴克拉、安恒信息、中巨智能、电科信安等一众高精尖企业。

  “没想到衢州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度和接纳度这么高。”见惯了地方政府花大力气发展数字经济的李丹,依然会被衢州的一点一滴感到惊讶和感动。

  李丹还记得,刚到衢州时,自己做了很长时间“心理建设”,做好了充分的攻坚准备,没想到一切相当顺利。短短两年多时间内,阿里诸多首创诞生在衢州:社保上云、二手房过户水电气“一件事”掌上办理、身份证网证……从原先单一合作项目,衢州与阿里合作内容已扩展至数百项。

  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亲密无间,伴随着数字经济指标急速飘红:2019年衢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增速位于全省第3。

  在衢州碰到李丹时,她正带着新同事在大数据局交接工作,她是衢州借力杭州、数字经济崛起的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供图

  升级山海协作的“飞地经济”

  祝先潮:一位奋斗者

  上海浦东新区康桥东路1369号,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一栋并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是祝先潮创办的“博和瑞达”所在地。

  在前沿生物医药领域浸润数十载,祝先潮从异国他乡返回祖国创业的第一站,不是北上广深,而是衢州。他所研发的肺炎疫苗,已经进入了中试放大环节。

  回忆起5年前入驻衢州上海张江科创飞地,祝先潮想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南明。“我和赵教授都是衢州人。那一年,他发起倡议,一下子就吸引了5个项目。加上其他共有11个项目落地上海。”祝先潮觉得,飞地模式非常领先,让没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的衢州,在上海的飞地上集聚了尖端产业。

  在浙江,“飞地经济”由衢州首创,诞生地则在杭州。2012年的杭州未来科技城,远不是现在高楼林立的模样。杭州衢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蕾回忆:“衢杭两地2002年就开始山海协作,多年下来各方面基础都有了,双方开始合作建设飞地。”第一座“衢时代”大厦就这样诞生了。从杭州到上海,每多一块飞地,就多一座“衢时代”。

  飞地经济是浙江山海协作的产物,而山海协作又被衢州看作杭衢一体化的无形大通道。“衢时代”连接杭衢、连接衢州与长三角,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条无形大通道上澎湃涌动。近5年来,杭衢通过山海协作共签订协作项目265个,到位资金共300多亿元。

  2017年,当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发出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衢州转而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半年多以前,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下属公司出资近7000万元,买下了上海张江飞地综合楼的所有权。

  “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我们决心打造2.0版科创飞地,让孵化器里的企业告别‘沪漂’的烦恼。”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主任周宪彪说。买下飞地产权、升级配套服务、争取政策互通,衢州将此类做法推广至长三角其他飞地。表面看是打开山门,实际上是借梯登高,进一步发挥山海并利的优势,破除传统产业梯度转移的旧路,走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绿色崛起新路。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投资促进部常务副部长姚琪认为,推进杭衢一体化,衢州承接的是产业形态更适合当地的企业。

  “衢州本土企业巨化,在化学材料供应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产业链集聚效应下,研发污水处理质子膜的蓝然科技、专注量子点材料的纳晶科技、从事大硅片生产的金瑞泓科技……一批总部设在杭州的数字经济企业,或者在杭州飞地孵化的企业,在衢州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化落脚点,形成了“反向飞地”的集聚效应。

  衢州借由高铁便利,依托“飞地经济”,直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嫁接创新裂变效应,完全有可能构建一条推进杭衢一体化,进而融入长三角的弯道超车道。再有四五年,祝先潮团队研发的肺炎疫苗就要上市了,衢州是他项目产业化的首选之地,他是衢州经济迈向更高能级的奋斗者。

  【浙江新闻+】

  一体化重在协同

  吕淼 浙江省长三角城镇化研究院

  区域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城市和区域竞合的大趋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群、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功能、建设高质量城市群,使其发挥扩内需、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等综合作用,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杭衢同城化,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变化,更是发展模式的一种变革。

  一江钱塘水串起了杭衢,山水相依、山海相拥。以40分钟通达的杭衢高铁为开放融合的大通道,以“规划共绘、产业共兴、设施共联、民生共享”为发展路径,强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政策协同,打造一条生态带、旅游带、经济带,或将夯实区域竞争优势。

  杭衢一体化给衢州带来经济发展加速器。特别是随着阿里巴巴、网易严选等杭企项目落地后,当地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较快,新产品产值率等相关指标实现较好增长。

  当前,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成为引领杭州乃至全省发展的“创新极”“增长极”,但部分头部企业在投资扩产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升。如何发挥核心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保持创新增长的可持续性,是杭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目前杭衢两地发展差距仍较大,区域协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让领跑的有后劲,让后进的赶上来,优势互补,着眼大局,方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之策

相关稿件
· 山海协作丨从新农村到新产业 杭衢牵手收获哪些果实
· 山海协作丨杭衢牵手十六年 “创新飞地”成效斐然
· 杭衢高铁年底全线开工 未来从杭到衢只需要40分钟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