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吴璐怡 叶超)“等疫情渐渐不再那么猖狂,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吃饺子。虽然看不了春晚,但可以一起去看电影。虽然放不了烟花,但可以一起去赏春花……”
这是家住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应家桥社区的初中生张玥祺写给医生爸爸妈妈的“悄悄话”。
张玥祺的父亲张永乐
张玥祺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
父亲张永乐就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基因检测中心。近日来,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研究,每天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负压实验室工作,一去就是数个小时。
母亲潘克女在杭州西溪医院检验科工作。西溪医院是杭州市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接触病患。
春节时刻,无法团圆。这个思念父母的孩子,用一段段文字,向“最美逆行者”的父母表达浓浓爱意。
张玥祺一家三口合影
几周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悄悄席卷着全国,人们还沉浸在即将步入新年的喜悦中。我和你们坐在餐桌前,一起谈论着春节的计划——一起吃饺子,一起看春晚,一起放烟花......温暖的灯光倒映在你们的面庞之上,时不时的欢笑,就像是梦一样。心里一阵窃喜,因为我知道,这一次,在你们心里的天平偏向了我而非病人。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但是,过年可能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在一起的时光。我不用为作业而烦恼,你们也不会因为工作而操劳。
可是,一通电话似乎打破了一切。你们并没有与我解释什么,只是说着临时加班,便将我“送”到了舅舅家,让我和舅舅先去外公家。看着你们的面孔,我的心里也不知为何有了那一丝的不安。大脑突然闪过,加班对你们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也许你们是想为病人站好2019年的最后一岗。
五天前——
大年三十,孩子们都围坐在一起。我默默地坐在窗前,望着小区进入的每一辆车,多希望那是你们的车,直到团圆的饭菜上了桌,还是未见你们的身影。晚上的年夜饭,虽然不至于味同嚼蜡,但也是索然无味。心里默念着,你们……应该不会食言吧。
随着夜幕的降临,失望夹杂着一丝的不安涌上了心头,无暇顾及春晚和烟花,手里紧紧拽着手机,在等待中我失去了耐心,拨打了妈妈的手机,电话那边有了熟悉而又略显疲惫的声音:“玥玥,很抱歉,我和爸爸要上班,无法和你一起吃年夜饭了……”我已经习惯了爸妈的加班,但是这次,隐约中多了一份担忧。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心里祈祷着,爸爸妈妈能够平平安安的。
四天前——
你们打来了视频通话,这是新年的第一次对话,而我的目光也一直停留在你们疲惫的双眼和脸上那一道道红色的印子上。
疫情的扩散范围不断扩大,就连一直待在家中的我也有了丝察觉。
三天前——
微信朋友圈,电视都在报道肺炎疫情的新闻。
“玥玥,快来看,你妈妈的医院成了定点隔离医院!”舅舅叫喊着。
我冲向电视,主持人的一字一句我深刻的印在脑海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妈妈为了他人生命健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午后,我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告诉我,因为他和爸爸最近都要加班,不能照顾我了,需要寄宿在舅舅家,并交代我近期注意卫生,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按时完成寒假作业,听舅妈和舅舅的话。
两天前——
家庭微信群里突然开始传一张照片,我看了看,那是父亲。厚厚的防护服将他裹了个严实,护目镜上也有了一层水雾。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生物防护服密不透风,穿脱都很费劲,为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穿此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域后,不能随意离开,即便中途上厕所也不能。在不透气的防护服里待一天,这有多煎熬啊!
现在——
我坐在书桌前,记录着我们之间的故事;你们坐在实验室里,检测着新型冠状病毒。
我在家里保护着自己,你们在医院里保护着所有患者。
将来——
等疫情渐渐不再那么猖狂,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吃饺子。虽然看不了春晚,但可以一起去看电影。虽然放不了烟花,但可以一起去赏春花。
加油,我等着和你们一起!
女儿:张玥祺
2020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