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元峰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2月1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何小华 赵鎏杰 编辑 李如)杭州桐庐的分水镇,有个叫做南堡的小山村。1969年7月5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将南堡村瞬间吞噬,“全村只剩下一个灶头、半间房架、一棵苦楝树”。然而,南堡人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天灾压垮。洪水才过去5天,幸存的南堡人便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短短10个月,那片苍凉悲切的废墟,被南堡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彻底改变。50年来,“南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桐庐分水人勇往直前,成了当地的共同记忆。
在桐庐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所长毛灵敏讲述了这个发生在50年前的故事。他说,“南堡精神”不只是坚韧不拔的意志,还有警民同心的凝聚力,只要当大家都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近年来,分水派出所在“南堡精神”的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侦办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整治一批治安突出问题,探索出一套小城镇的“枫桥经验”社会治理模式。
截至2019年11月20日,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2.01%,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5.87%、30.33%。警情的大幅下降,是分水派出所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交出的一份喜人的答卷。
“1+1+X”新模式 打通镇村壁垒
武盛村是分水镇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制笔商贸繁荣、社会治安复杂。今年5月,分水派出所主动将目光聚焦到村(社),建成了“武盛综治工作站”,创新出“1+1+X”工作机制,设立了全县首家“安防体验馆”,将防区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和协辅警充实到工作站中,打通了镇与村的壁垒,通过智慧综治网实现高清监控全覆盖、治安管控无盲区,探索了乡村社会治理新方式。
自运营以来,工作站已调处纠纷43起,让“易化脓”的邻里家事消融在“六和工程”里。同时,联合社会志愿力量开展了电诈防范宣传、溺水警情预警、纠纷隐患排查等工作,统一的制服标识、自发的群体活动,破解了“没待遇不参与”的尴尬,巡防小组也成为分水镇主城区的亮丽风景。
同时,分水派出所还依托“警调衔接”工作机制,争取司法、检察、法院、律师等社会资源,聘请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有调解专长的执业律师和热心公益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构建“多层次、多途径、多举措”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有效提高疑难纠纷化解成功率,大大减少因矛盾纠纷产生的涉访涉诉事件,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0余起,成功调处非正常死亡等重特大矛盾纠纷31起,没有发生调解不力产生的涉访涉诉事件,确保社会大局平稳。
联合执法处置企业纠纷,让老百姓少跑路
分水镇是全国有名的“制笔之乡”,全境共有制笔企业350余家。分水派出所与当地制笔协会对接,与制笔协会、市场监管等单位组成了一支联合执法中队,及时发现处置企业纠纷,尤其是制笔企业的侵权问题。
今年3月,桐庐某文具礼品公司向制笔协会投诉,称分水某模具加工厂在生产侵权专利产品。当天下午,公安、制笔协会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取证,确有发现疑似侵权产品。后经多方调节,该模具加工厂承认了侵权事实,双方达成了一致赔偿意见,并最终达成和解。
据统计,自联合执法以来,三方共开展维权行动189次,四方调解88次,共处罚金180余万元,帮助企业追回损失72万元。
除了服务企业外,让老百姓少奔波也一直是分水派出所的理念。
由于分水镇地处浙西山区,最偏远的乡镇来回分水镇,需要半天时间。为此,分水派出所在百江、合村两个偏远乡镇建立综合便民警务室,梳理前移27项便民服务,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办理事项3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