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水信舱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杭建宣)如果说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杭州对于地下管廊系统的规划,则昭示了这座城市的雄心——
10月29日,杭州市建委发布最新消息,自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杭州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目前杭州市已建成的33.4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其中艮山东路、德胜路、沿江大道等3个国家试点项目正式投用,江东大道、金桥北路、备塘路北、备塘路南等4个项目已试运行,河景路、青西三路基本建成,即将试运行。
“三横一纵”成型:城东区域率先联网
自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杭州实施干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20个,总长约95.34公里,总投资167.8亿元。
其中,结合钱江新城二期建设,城东区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率先联网,形成德胜路、艮山东路、沿江大道、备塘路、下沙路与12号路管廊等组成的“三横一纵”管廊干线网络,管线总长度达19.84公里。
管线“上改下”入管廊,意味着这19.84公里的管线区域附近,相比之前干净整洁了许多,不再会有“蛛网密布”、“拉链路”的情况。
地下管廊主要用于给水、燃气、电力、通信设备。据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管廊办主任李海沙介绍,目前德胜路管廊内电力线缆已入驻,艮山东路、沿江大道管廊内自来水管也已率先正式投用。
“集体宿舍”怎么管:运维平台实现智能管理
地下管廊长什么样?记者探营发现,这里就像是地下隧道,只不过入驻其中的,是各司其职的线路。
地下管廊分为水信舱、燃气舱和电力电缆舱。各类市政管线分门别类,在这个“集体宿舍”里统一管理,更加安全,保障城市运行。想要检修保养也非常简单,管廊宽大,检修人员可以在里面走动,哪里有问题,直接从检修口下到管廊,走到检修点即可。
而最关键的是,管廊内网线的检修维护,不再仅靠人力或是出现问题才察觉,而是有了智能管理。
在德胜路管廊运维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目前市级、组团级管廊二级平台运维系统已开发完成,三条管廊已接入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大屏上,一台台机器设备正在进行自动运维,实时反馈管廊运维的场景和大数据。“我们正在试行机器人自动运维,通过自动传输、汇总、分析管廊运维数据,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监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后,杭州还将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研究使用机器人巡检提升廊内巡检效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快速处置风险警情,切实提高综合管廊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确保城市“生命线”畅通。
“任督二脉”如何通:2040年将建成522.1公里地下管廊
根据杭州印发的《杭州市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和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2040年前,杭州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总里程数将达522.1公里。
亚运会前,杭州将结合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电力隧道、输水干管等市政主要廊道建设以及新区开发建设、老区提升完善,全力推进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努力打通城市管线建设的“任督二脉”。
面对陆续建成的地下管廊,运维压力也日益增大,记者了解到,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明确强制入廊、有偿使用的入廊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推动干线、支线、缆线三种类型的综合管廊有机衔接、串联成网,构建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体系,真正发挥出地下综合管廊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市管廊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新闻+】
管廊建设解决城市痛点
■ 消除“马路拉链”,提供舒适出行
传统的道路施工,一般采用直埋的方式,将各种管线敷设在路面下方。当管线破损、老化需要更换、新增的时候,就要对道路进行反复开挖,造成道路阻断、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交通出行,饱受群众的诟病。
地下综合管廊对各类市政管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是它们的“集体宿舍”,解决了管线直埋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艮山路是城东区域的交通主干道,艮山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新增的市政管线都将敷设在管廊里,路面的窨井盖也将大幅减少,将有效遏制“马路拉链”现象,提升了交通出行的舒适性,更加方便群众出行。
■ 维护管线安全,保障城市运行
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市政管线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保障着城市的日常运行。地下综合管廊为入廊的管线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极大提升了管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为确保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撑。
今后在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路段,我们将很难看到由于工程施工、恶劣天气等因素引起的管线破坏事故。
管线事故也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发生转变,目前已试运行的地下综合管廊均保持“零事故率”。
■ 推动管线入廊,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在建设发展中,或多或少存在管线“上天入地”“杂乱无章”的现象。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
杭州建立了市政管线“强制入廊”的政策制度,明确在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路段,符合条件的管线实行“应入尽入”。管线将“集中入地”,变得“井然有序”。
当前,杭州正在全面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将有多条110KV、220KV的架空线“上改下”入廊,并将拆除多座高压铁塔。杭州的天空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 节约土地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随着杭州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既集约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又可以盘活市区存量的土地资源,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目前,杭州城东区域分阶段实施8个综合管廊项目,通过电力等市政管线“上改下”,未来可新增千余亩有利用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