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绿色发展看淳安④丨现实版愚公移山 山窝窝逐梦绿富美

  编者按: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淳安最动人的底色。回顾淳安70年的风雨历程,是一部绿色发展的创业史。坚持走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镌刻在青山绿水之间,植根于淳安百姓心中。

  浙江在线特推出“绿色发展看淳安”栏目,看淳安如何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书写美丽浙江壮美篇章。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管海波 杨奇)地处浙西北的金陵村,平均海拔超700米,是淳安县最偏远、海拨最高的小山村之一,从淳安县城驱车前往,至少需要3小时的车程。

  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闭塞,金陵村和大多数掩藏在深山里的村庄一样,贫穷落后成了它最醒目的标签。再加上,村里年轻人不断外流,金陵村彻底沦为沉寂的“空心村”。

  可短短数年间,这个曾经人人摇头的小山村,却摇身一变,成为摄影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网红村。今年以来,金陵村就吸引万名游客前来露营休闲。

  金陵村如何实现大变样?故事得从一条15公里的盘山公路说起,顺着这条蜿蜒的山路,我们也读懂了这个小山村的追梦轨迹。

  全村百姓与天斗

  徒手挖出9公里山路

  来金陵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无论记者问哪位刚到金陵的游客,得到的答案都出奇一致——盘山公路“九转十八弯”。

  特别是,从山脚往金陵水竹坪自然村的9.3公里山路,落差极大,弯多且急,记者坐在车里很难保持身体笔挺超过5秒。

  “路虽然不好走,却是我们的救命路,这是全村人用手挖出来的!”站在村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72岁的童梅娜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话的刹那间,又挺直了腰板。

  在金陵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童梅娜人生的前半段,是在“下山无路”中度过的。

  “那时候苦啊,吃饭去乡里粮站挑米,要花一整天时间爬大山,早上5点出门,天黑才能摸到家。”回忆起曾经苦难的日子,罗桂花直摇头,“十里八乡的姑娘,没人愿意嫁到我们村。”

  一望无际的大山,成了金陵村百姓改善生活、发展生产的阻碍,也渐渐拉开了金陵村和淳安其他山村在发展上的差距。曾几何时,金陵村一度沦为淳安有名的贫困村。

  要想富,先修路。1991年的一天,金陵村党员召集全体村民开了个短会,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挖山修路。

  开完这次会后,村里的铁皮喇叭每天都轮播着这样一段话:党员做示范,群众齐上阵,全村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村民,无论男女,每年投入四个月参加挖山修路,无一例外……

  “可以说,那是这辈子最累的日子。”聊起过去挖路的奋斗历程,80岁老人罗桂花非常激动,“那时候背着孩子,农忙的时候下地种田,农闲的时候锄头挖山,一天干活十多个小时,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修路要资金怎么办?村里担保,村民贷款,在那个康庄工程还没有的年代,每个人头捐资近两千元购买修路物资。

  “钱不够的农户,村集体担保去信用社贷款,有些农户修路的贷款,前几年才还清。”罗桂花说。

  就这样,人人扛着锄头、背着负债,金陵村老百姓花了整整4年时间,用锄头铁镐挖出了一条9.3公里的天路,结束了金陵村不通拖拉机的历史,让村民下山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古代有愚公移山,我们也当一回愚公,一锄头一锄头挖下去,总能挖出路来。”罗桂花笑着说。

  在罗桂花眼里,愚,代表着坚韧。靠着这份愚,金陵村老百姓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自强之歌。

  “轮胎书记”为民奔

  小山村有了发展出路

  脚下走的路有了,但金陵村未来的路在哪里?仍然困扰着村里的每个人。

  作为淳安典型的“空心村”,金陵村638人中,常住村民不到一半,基本都是老人。对于留守的村民而言,乡村振兴,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看到家乡十多年都在原地踏步,这深深地刺痛着每位在外闯荡的年轻人。

  在杭州工作的80后小伙项家龙,按捺不住了。2017年金陵村组织换届,他放弃大公司经理的好工作,毅然回乡参选金陵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金陵村要改变现状!”带着建设家乡的强烈使命感,项家龙立志团结带领村民,尽快让小山村走出沉寂。

项家龙踏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金陵村有3个自然村,共5个居住点,居住点之间相距最远的有十多公里。为了熟悉村情民意,项家龙时常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去山上找赶早出工的村民聊天。走马上任不到两个月,他就踏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因为骑破7个摩托车轮胎,村民们亲切地称他“轮胎书记”。

  “看到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感到身上的担子格外重了,内心不敢有一丝懈怠。”项家龙告诉记者,因为走得勤,村民渐渐和他交了底,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壮观的金陵村云海景观

  在部队服役了5年,又从事多年的法律工作,项家龙不仅表达能力强,而且有着广阔的视野。

  一次赶早上山的路上,项家龙发现天上的云海像潮水一样涨起退去,他随手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后,没想到微信就被各种询问消息“轰炸”了。

  正是这张在朋友圈刷屏的照片,让项家龙对金陵村的发展有了思路。

  “金陵村山高路远,发展产业没有优势,但拥有峡谷瀑布自然景观和石板瓦屋人文景观,为什么不能打造成摄影基地,带动金陵村的乡村游呢?”项家龙笑着说。

为了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家龙时常奔波在田间地头

  “村周围有没有公厕?”“大巴车开不开得进?”“游客能不能在村里过夜?”带着种种疑问,金陵村打响了一场完善旅游设施的攻坚战,比如,投资近30万元拓宽道路9公里,同步增加41个会车点。

  在盘山公路的一个拐弯处,项家龙指着新建的会车点,向记者说起它一举双得的好处——不仅让出了足够大巴车掉头的空间,还对外拓展出一块观景平台,供摄影爱好者拍摄美景。

  “上山的路还打造了5公里长的观景飘带,让游客在车上就能看到金陵村的美。”项家龙笑着说。

  在项家龙的带动下,2018年,金陵村乡村游实现从无到有,第一年就接待游客5000多人,村里开出了4家民宿和农家乐。

  金陵精神代代传

  逐梦乡村“绿富美”

  “我们不能等靠要,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战天斗地的作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隔一段时间,项家龙就会召集全村党员和村民,为大家伙上一堂专题党课。

  在将近半年多的时间里,项家龙四处收集20年前修天路的老照片,和村民们一起重温那段“愚公移山”的历程。

  项家龙深知,金陵村要实现真正的“绿富美”,仅靠他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调动全体党员和村民的力量。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六,被村民们定为义务修路的日子

  如今,这股“愚公移山”的韧劲被浓缩成“金陵精神”,激励着每位村民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贡献力量。

  进村采访的当天,项家龙向记者诉说起一个个暖心瞬间:

  “高山村有烧土灶的习惯,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屋前堆放柴火。美丽庭院建设中,86岁老党员项家瑞家里堆放的柴火最多,本以为他会拖村里的后腿,没想到他第一个将柴火堆打造成美丽景观,为全体党员和村民做了表率。不到一周,金陵村乱堆柴火的乱象,就整治到位了。”

  “还有一次,当时正值炎热夏天,村里的消薄增收芝麻基地需要除草。我担心老同志的身体吃不消,就只通知了村里的34位党员。没想到,第二天来了90多人,许多村民都主动来帮忙,特别是老党员项玄奎和项显林,还发动了一家人来支援。”

在项家龙的牵头下,村里建起了党建消薄增收基地

  “去年冬天特别冷,冰雪把进山的路冻住了,外出打工的人回不了家过年,村里人也没法出去办年货。詹仁宝、詹仁生等老党员,带领一百多名村民,花了一天就铲通了进山的路。不仅如此,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六,还被定为村里义务修路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全村村民主动去山路除草,为秋收打山核桃做准备。”

  ……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打开思路的项家龙,心里盘算着更大的计划——发展千亩高山红花茶油、1200亩茶园和50亩高山蔬菜,预计可实现年收益近300万元。“结合金陵村现有资源,金陵村将打造成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山村真正的‘绿富美’。”项家龙坚定地说。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金陵村露营休闲

  采访结束下山的路上,记者路过村民詹仁生的家,门口已经堆满了建材,五六名工人忙得火热。

  “已经投入20多万元开民宿,明年三月前就营业,在杭州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帮忙咯。”詹仁生笑着说。

  包括詹仁生在内,金陵村在建筹建的民宿和农家乐达23家。在村民们眼里,美好生活就像眼前的山茶花一样,才刚刚绽放……

相关稿件
· 绿色发展看淳安②丨破旧立新 一湖秀水鼓起百姓口袋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