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路 王逸群 见习记者 章忻 监制 邓国芳)跪在滚烫的塑胶膜上,和着“1,2,3”的号子声,我们用力地向前推动着。鼻尖,距垃圾不到半米;脚下,时有污水涌上来。热浪裹挟着恶臭,不断地向我们袭来。汗水,模糊了视线;喉咙,不住地干呕。随着塑胶膜不断铺开,原本裸露在外的垃圾,逐渐消失于眼际……
从天子岭回来后,这个经历片段,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大家都说:这次采访,虽不轰轰烈烈,却毕生难忘。
7月26日下午1时许,我们来到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的天子岭,这个杭州主城区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跟着6名铺膜工为垃圾“穿外衣”。
杭州清洁直运与处理工作的链条,共需10余个工种来支撑。其中,填埋场的铺膜工,无疑是与垃圾距离最近、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当生活垃圾被运抵后,他们需要立即为之覆盖上厚厚的塑胶膜,最大程度地减少异味的散发,并为收集沼气发电创造条件。
我们清晰记得,那一日,杭州发布了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最高气温达37.7摄氏度。但越是这样的高温天,铺膜工的任务就越重,工作环境也愈加恶劣。
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到底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如何与高温、恶臭对抗,又抱着怎样的一种人生信念?
第一次,我们用亲历的方式,与他们零距离,与垃圾零距离,去捕捉这个平凡岗位背后,常人难以想象的画面与付出。
高温下的风景未完待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8月9日的《浙江日报》亲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