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偏隅县城。全县总人口37.2万,侗、苗、水、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
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109个贫困村、4.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2.27%,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
层峦叠嶂的大山,像枷锁般束缚住了山民通往新世界的脚步。有一支爱心学生队伍,却在过去十年间主动走进大山,用毕生所学,点燃山里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7月中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黔行2019”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榕江。这是他们自2009年以来,第9次将暑期爱心课程送到黔东南山区。
今年,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了这个黔东南最贫困的县城。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摄影 姚颖康)7月10日抵达榕江后,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6名同学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去定威水族乡亚勇村兴联小学,另一组去计水村良田小学。
和带队老师郝晓斌联系后,记者决定先去“大本营”兴联小学看看。
定威水族乡是贵州省级极贫乡,而兴联小学所在的亚勇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7.32%,尚有1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未脱贫,是定威脱贫攻坚的一根“硬骨头”。
从县城到乡镇,再从乡镇到村寨,路难走是我们对定威的第一印象。从榕江到定威的37公里路中,有10公里是险峻的“发卡弯”。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大河深谷,当地老师傅一路驰骋,仍然要花费2小时车程。
临近亚勇村,路边开始出现人家,包着头巾、身着水族服饰的妇女好奇地打量着山外来客。兴联小学坐落在紧挨村委会的山顶上,海拔740米。这是一所存在了20多年的村小,原先是寨子里的两层木楼,2017年重新修缮了三间水泥平瓦房。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刚下车,高昂的歌声顺着台阶飘了下来。“这是孩子们在上音乐课,学唱少先队队歌。”郝晓斌说。
透过教室窗户,可以望见30多双聚精会神的小眼睛,不大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大的有十三四岁,小的只有五六岁。“我们来了以后挨家挨户发动招生,在家过暑假的孩子一听说有课上,全都呼朋唤友来了。”暑期实践队队长李幸说。
有多积极?早上8点上课,有的孩子6点40分就到校了,坐在台阶上巴巴地等着老师开门。住得最远的孩子,从家里到学校往返要走两个小时山路,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早起来上课。
为了拓宽山里孩子的视野,暑期实践队带来的课程,在语数英之外,还兼具了益智和趣味,比如,摄影与绘画艺术、健康心理、创意积木、无人机课程等。
毫无疑问,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无人机课程。当负责教学的李幸拿出无人机时,现场的男孩子们几乎要“打”起来了。“给我给我给我!”“让我看看!”李幸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一双双伸高的小手,是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强烈渴望。
“这是螺旋桨,这是马达,喏,要飞高是按这里,要降低是按这里。”大太阳下,李幸耐心地给孩子们演示了一遍又一遍。“我的演示完了,谁想来试试看?”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五六个男孩子追着李幸跑,还不忘把对方举起的手拍下去,生怕这难得的机会被其他人抢了去。
“我看你刚才听得很认真,你第一个来试好不好?”获得“吃螃蟹”机会的,是13岁的小男生潘红醒。他搓了搓手,从李幸的手里接过遥控器,按下开关键,轻轻把摇杆往前推。
小男孩世界里的“奇迹”发生了:红黑相间的微型无人机像扇动着翅膀一般,高高地向蓝天白云飞去。伴随着马达“嗡嗡声”的,还有身边小伙伴羡慕的眼神和欢呼。
这是很平常也很不平凡的一天,生长在黔东南大山里的潘红醒没有想到,他不仅亲眼见到了“只有电视上才有”的无人机,还当了一回“飞行员”,稳稳地让无人机飞了起来。
这一刻,不只潘红醒露出了笑容。“我完全被这些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只想把自己所学的全部教给他们。”李幸说,“等我们走了,会把无人机留给学校,留给这些孩子。也许它很小,也不贵,但足以点燃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