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临风 通讯员 傅宏波 庞振煦)12项过程性指标整体排名全省第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绩居全省首位、在35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在去年的浙江省平安考核中,杭州公安再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背后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
3月19日,杭州召开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除了表彰优秀派出所所长、标杆社区民警、标杆户籍民警,还秀出了平安建设的三样法宝。
基层自治
武林大妈组成“社区FBI”
前些天深夜,一男子在下城区吴牙社区附近游走,突然被数十名武林大妈团团围住。她们统一身穿红蓝相间的马甲,有人一边比对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对着微信说道“就是他,抓到了!”
两小时前,张师傅跑到长庆派出所报案,称自己价值3000元的电动车不翼而飞。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一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该男子并无固定落脚点,给抓捕带来一定难度。于是,下城公安分局吴牙社区民警沈宏将嫌疑人照片发到了“吴牙社区安全委员会”微信群,并留言“该人系XXX嫌疑人,请大家多多注意。”群友们纷纷出动,这才有了上述一幕。
网格是基层工作的最小作战单元。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目前杭州全市共划分网格1135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640人,基本形成全市基层治理“一张网”。这支力量扎根基层,对于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社区民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此外,杭州公安还出台了《杭州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派出所建设的意见》《杭州市公安机关推进民警小公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13个文件,推动基础工作流程再造。
科技引擎
开启智慧警务“大脑”
科技应用跟上去,管控才能精准起来。近日,一名住在汤家社区锦绣公寓的儿童突然走失,星桥派出所教导员虞良通过“智慧安防小区管理平台”,从视频监控系统中调取了该儿童的行动轨迹并进行跟踪,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找到了该儿童。
“所有住户都进行了实名登记,全小区安装了摄像机和全景球机。如果儿童、老人走失了,我们可以提供精准查找服务。”虞良指了指小区出入口说,对小区进行安全防控,把好“大门关”很重要。如今,通过在出入口安装人脸速通门、智能车闸系统等,不仅做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还会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至公安数据库。
余杭公安自开展“智慧融合”的未来社区警务新模型以来,试点小区的流动人口登记率、准确率保持在98%以上;案件报警数降至全年仅2起,其中火灾和入室侵财型案件“零发生”;接收智能用电、智能烟感等预警信息379条,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411处……
近年来,杭州公安深化科技应用,扎实开展城市大脑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创新应用和拓展工作。2019年底前,杭州全市累计由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点位将达到8万个,人脸抓拍摄像机达到1.5万台,整合接入社会面自建视频监控点位达到6万个。2019年底前,杭州市将完成500个小区的智慧安防建设;2020年底前,累计完成1300个小区智慧安防建设。
创新“活水”
释放警务机制活力
“无论是培训、普法、宣传……百姓需要什么,公民警校就提供什么。”上城分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陈全江说。
公民警校是一个“零门槛”“无围墙”的学校,人人可参与。如果市民有好的经验分享,甚至也能当上教官。“这就是个共享共治的机制,如果你是教师,可以来义务教学;律师的话,则能帮助大家调解问题。”陈全江说,上城区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已经连续4年下降,从2015年的1190余起下降到2018年的560余起,去年更是实现了银行诈骗“零发案”。
近年来,杭州公安推进“小脑+手脚”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派出所“一室两队”“一室三队”建设,对部分警力较少、治安状况比较平稳的农村派出所采取“一室多警务区”模式,即由警务区承担案件打防工作。
在杭州市所有派出所推广“三图合一”,实现在一张地图上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为一线民警执法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勤务模式,整合交警、巡特警、派出所等分散在街面的警力,通过车巡、步巡、犬巡等方式,织密巡防网格。
通过提升社区警务效能,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也驶入了“快车道”。围绕日常工作职责任务,刚性设定勤务内容,解决民警到社区“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同时,实行弹性工作模式,推行“错时工作制”,保证社区警务工作时间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和与群众见面率高的时段倾斜,提升辖区见警率和处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