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姚颖康)转眼间已是大年初六,春节假期接近尾声。这一天,外乡游子们踏上返程的归途,开启新的一年。
回家时,日夜兼程;离家时,依依不舍。当游子再一次背上行囊,挥别远在家乡父母,开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时,行李箱里都装了些什么?假期最后一天,记者蹲守杭州城站火车站,寻找离家行囊里的爱和感动。
“不管走到哪里,都想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随着人流一同出来,张孟平的脚步明显比其他人慢了许多。肩上扛着两个大麻袋,里面装着沉甸甸的土特产,张孟平告诉记者,这些是家乡的味道。
前面装着菜籽油,后面装着腊肉,张孟平带着孩子从湖南承德坐了16个小时的火车,再次回到工作的城市。尽管有着对家乡的留恋不舍,但好在这份家乡的味道一直陪伴着父子二人。
“父母在家里盼了我们很久,腊月二十四终于带着孩子一起回去了。” 张孟平说,虽然杭州的食物也挺合胃口,但不放心的父母却依然固执地准备了大包小包的特产。
临行前,父亲将它们亲手放在张孟平的肩上。“腊肉是父母从腊月开始腌制的,从小吃着父母做的腊肉长大,不管走到哪里,都想念这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在杭州城站到达出口,同样扛着大包小裹出来的还有四川宜宾的吴生荣。来杭州打工,吴生荣的包里还不忘装上20斤花生。
四川到杭州的火车,途中要40个小时。近两天两夜的时间里,吴生荣坐着硬座,却也紧紧地护住了这些“宝贝”,生怕它们被压碎。“花生是我们那边的特产。这些花生是亲戚们特意拿来给我们的,也是一份亲情。”
“行李箱再重,也重不过父母的爱。”
30岁的李凯是山东烟台人,春节是他每年唯一的回家机会。在杭州工作五六年,李凯最放不下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这次,李凯的父母给他带了两箱家乡的草莓。“听说杭州也产草莓,但是我妈妈还是给我装的两箱带回来。”李凯说,50多岁的父母已经习惯了他常年在外的生活,但怕他在外生活不习惯,每次返程父母还是会准备很多家乡的特产。
与在外打工的中年人相比,21岁的金华学生张艺骞身上的行李明显轻便了许多。在滨江兼职实习的她虽然离家不远,但因为学习和工作压力大,一年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长多大父母都不放心我。这次回家还给我买了好多衣服。这次都带回来了。”张艺骞指了指身旁的拉杆箱说,这次回家她也只呆了一周时间。回家的日子里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照顾之下,连过年的新衣服也是父母给买的。
“我妈妈审美还是不错的。”张艺骞笑着说,“妈妈买了四五件新衣物,爸爸也是,太多了都带不回来。”除了衣服,父母还在她的箱子里装了满满的特产。
“行李箱再重,也重不过父母的爱。”张艺骞说。
“分别,最不舍的是对子女的牵挂”
从家乡到异乡,距离有多远?
有人说,家乡和外乡是一通电话的距离。而对于在杭州打工的李杨兵、丁大容夫妇来说,家乡和外乡的距离,是行囊中满满的牵挂。
春节过后,李杨兵、丁大容再次踏上返程的路,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异乡打工。
丁大容告诉记者,自己今年47岁,她和丈夫两个人身体硬朗,在外打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但即便是春节,两口子也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团聚。“我们有两三年没回家了。”丁大容说。这次离家前,两个孩子帮他们提着行李,特地到车站送行。
“临走前小女儿一边帮我们收拾行李,一边拉着我的手不放开。”提起家中的孩子,丁大容的眼角渐渐湿润。
“因为在外打工,两个孩子早早就送回老家,跟着姨妈生活。” 李杨兵说,如今两个孩子都已成年,也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而对于在外打拼的他们来说,即使已人到中年,但对家的牵挂也是一样的。“说到底,我们也是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他们叫我保重身体呀,干活不要太苦,太辛苦就不用做了,回家来。”丁大容笑着说。
再次背起装满爱的行囊,李杨兵、丁大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