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奋斗者说⑤丨“老杭州”丁云川:一甲子心系历史文化保护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争相涌入杭州,成为用“奋斗”书写城市历史的杭州人,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创新之城注入新活力。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推出《奋斗者说》栏目,记录杭州人在这座城市创业、奋斗的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5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霍翟羿 童桦 姚颖康)

  【人物名片】

  丁云川,1941年出生,在杭州住了一辈子。

  自称“历史爱好者”的丁云川,1958年开始就致力于杭州的文物保护事业,捐献收藏、查阅史料、实地查访, “护杭”一护就是60年。 

  “杭州的湖山是不可再生的,这座城市的文化、文物,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丁云川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丁云川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赋诗一首,刊登在浙江日报上。

  丁云川,一名杭州城的普通市民。76岁的他,理应颐养天年,却仍坚持自己16岁时萌发的理想并为之奔波:保护人间天堂秀美湖山间的历史遗迹。他用一甲子时间,悉心守护杭州的历史文化,却对记者笑着说:“我这还刚刚开始呢。”

  其实,多年的专注,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的丁云川早把副业做成了“专业”:多年前,丁云川就是2008年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还是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和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这些响亮的头衔背后,都是一桩桩曲折的故事。但丁云川更愿意被大家唤一声:“纯粹的历史爱好者”。

  最近,这位历史爱好者刚刚绘就了一张下城区的文化地图,又开始呼吁萧山湘湖的历代墓葬群保护……这些,只是他60年来为杭州历史文化传承整理所做的无数“区区一笔”。

丁云川近年来写的杭州地方史研究笔记,堆起来,已近半人多高。

  少年结缘文保

  关注城市每一处细节

  丁云川120平方米的家里,几乎一半空间都堆满了书。在他的书架上,记者看到了《西湖志》《武林掌故从编》《南巡盛典》等典籍。他是一位杭州通!

  “萧山湘湖东北的茗山有数量庞大的历代墓葬群,文献记载这里还可能是西湖龙井茶源之一,山上还有宋代风行的斗茶文化遗址。”和丁云川一碰面,他就说道,“这样一座山,可能马上就要被夷平用于建设安置房,这会对杭州历史造成巨大损失!”

  关心杭州人不曾关注的城市视角,如同这座或将消失的小山,丁云川的足迹几乎遍布杭州的每一个角落,他胸中同样藏满关于杭州的每一个典故。

  他与文保如何结缘?丁云川回忆,他从小就骑在爸爸肩上游西湖,听他讲这座城市的名胜古迹,不由得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产生深厚感情。而他真正开始投身于文物保护事业,可以追溯到60年前。

  “那是1958年8月5日,我还是杭一中(现杭州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半山‘双抢’。”丁云川说,“那时候我在泥地里挖出了两件骨器,有一件开了刃,另一件凿着两个孔。”带着这两件骨器,年轻的丁云川骑车到浙江省博物馆问专家,专家不敢确定,他又骑车赶到著名学者马一浮的住处蒋庄。

  “我到的时候是14点左右,马老先生的老管家告诉我,先生还在午睡,要15点起来。大热天,我就在旁边找了棵树,在树阴下等了一个小时,终于等到先生起床。”丁云川回忆,“马老先生起床后,仔细看了这两件骨器,他告诉我这两件都是新石器时代先民所用的器具,其中一件是切削器,另一件是饰物。”

  马老先生还说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杭州是座古城,地上地下东西蛮多,只要留意,都是可以发现的。”

  “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些文物古迹、这些不可再生的东西。”丁云川说。

丁云川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谭嗣同真迹。

  古城杭州不可再生

  愿用一生去守护

  杭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丁云川的人生轨迹同样精彩:上央视呼吁保护京杭大运河、从炸药下保住半山珍贵墓葬……他一直活跃在保护杭州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的第一线。

  在邻居眼中,脸上挂着笑的丁云川是个老好人。但就是这个好脾气的丁云川,也曾经当着杭州市许多领导的面,拍过桌子、亮过嗓子,比如2013年的南屏山隧道项目风波。

  “2013年春天,有报道说要在杭州南屏山开隧道,年底开工。”看到消息后,丁云川大为焦急,“南屏山是西湖景区一部分,周边有多处寺庙和南宋皇室庄园遗址,根据文献记载,南屏山下的溶洞里还可能藏着珍贵的摩崖石刻。一旦开挖隧道,这些历史遗址会不会遭到破坏?净慈寺里的运木古井井水,甚至于虎跑泉的泉水,会不会因为施工而干涸?”

  丁云川马上收集了四十多位专家、学者与老干部的签名,联名反对在南屏山下开隧道。这封联名信至今仍收藏在他的书柜里:信上原杭州市园文局局长施奠东、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杭州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回忆,在杭州市相关部门召开的有关南屏山隧道项目专家座谈会上,他直接拍了桌子:“那是我这辈子最生气的一次。我对所有人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开这条隧道,那我们就告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哪怕西湖的世遗要‘摘帽’,我们也在所不惜!”

  最终,这一项目被“叫停”,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利用西湖的山开隧道,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哪里堵,就往哪里挖。但是,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这些湖和山,都是不能再生的。”丁云川说。

丁云川正在翻阅资料

  愿更多的人同行

  为下一代保护文化遗产

  一位普通市民,愿用一生为这座城市的历史奔走,是因为这座城市和他之间,产生了最为灵动的关系。   

  六十年来,丁云川从学生成长为杭州滚镀厂工人,又先后就职于天工艺苑等单位和企业。但他瘦小的身体里,是一颗“永不改变”的心——对杭州历史文化的关心和保护。“启功先生说过,搞历史研究的,要到七八十岁,有了积累,才有说话的份。”丁云川笑着说,“我这还是刚刚开始呢!”

  北上北京请回梅花碑拓片、复原苏小小墓上的12副楹联、捐赠家藏的“严州青”石板帮助西泠桥恢复风貌、提议重修沈括墓……丁云川一直保护着这些不可再生的湖山之中蕴藏的丰富历史遗存。

  除了自己出力,几十年下来,丁云川还无偿向杭州各文保机构捐赠了数百件藏品,杭州碑林文物保护所中保存的珍贵“辟火碑”、西湖博物馆里的许多古籍和碑拓,都来自他的捐赠。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没卖过一件收藏,都用于捐赠。文物在家里只有自己能欣赏,为社会所用才能展现它们的价值,让大家都了解这段历史。”

  多年来,不少人建议丁云川该休息了,别老做费钱费力又不讨好的活,就连自家亲戚也颇有怨言。对于这些,丁云川都用一句话回答:“我心里欢喜。”丁云川深爱杭州,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他自己的话说:“尽己之力,将杭州的历史文化薪火相传。”

  回首六十年,这位老人感触颇多:“很多时候,我都深深感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丁云川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与他一起保护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下一代留下更为丰沛的中国文化遗产。

相关稿件
· 奋斗者说①|放弃美国高薪来杭 他要为祖国再干50年
· 奋斗者说②丨八年杭漂 农村小伙从保安变成公司经理
· 奋斗者说③丨他放弃百万年薪 扎进杭州大山里“寻梦”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