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70年如何翻天覆地 如何继续领跑 杭州要说的都在这儿了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杭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9月16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坚定不移推进一号工程,勇当数字经济发展排头兵”为主题,杭州市常务副市长戴建平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浙江在线对发布会正在进行全程直播。

  【11:10】

  问题:今年7月6日,从阿塞拜疆传来喜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成为拥有3个世界遗产的城市,能介绍一下这次杭州“申遗”的经过和今后的打算吗?

  答:习近平总书记对良渚申遗始终非常重视、非常关心,在浙江工作时曾两次到良渚调研,2016年又对良渚考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申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在有关国家部委的直接指导下,良渚申遗大跨步向前推进。

  201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良渚古城遗址”成为我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2018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到杭州进行现场考察评估。2018年11月,组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答疑团赴巴黎现场答疑。2019年5月,世界遗产中心公布良渚古城遗址申报项目的专业评估报告。7月6日,经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遗址永续保护。我们将持续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落实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和巡查监管制度,争取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打造成全国首个5G全覆盖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是深入挖掘良渚文化。我们将加强研究,充分把蕴藏在良渚古城遗址中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民族精神挖掘好、梳理好、阐释好。

  三是持续讲好良渚故事。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遗产“活态”利用的有效路径,努力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最终打造成中华文明“朝圣地”和中国文化“展示地”。

  【11:00】

  问题:今年6月,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杭州举行,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了这场重要活动,请问杭州这几年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可供全国借鉴?

  答:为更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我们坚持企业主体、人才引领、平台保障,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千方百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努力将杭州打造成为全国“双创”新高地。

  一是把平台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系统的基础支撑。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科创重器发展,扎实推进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特色平台建设,目前杭州有众创空间153家,其中省级优秀众创空间25家,占全省一半以上;国家级孵化器32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二是把企业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系统的关键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075家,创历史新高,占全省33.6%。

  三是把人才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深入落实“国千”“省千”和杭州市“521”等引才育才计划,畅通柔性引才渠道,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29万人,创新创业“新四军”已成为杭州新名片。

  四是把成果转化作为构建“双创”生态系统的根本路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全市引导基金规模累计达166.85亿元,共为272家企业科技担保10.86亿元,为196家企业融资周转17.32亿元;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去年实现技术交易380.1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特别是要结合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布局完善一批创新平台和科创重器,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扎实做好人才招引工作,加快构建多主体协同、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推进的“双创”新格局。

  【10:50】

  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杭州更是提出了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响亮口号,这些年来杭州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是怎么做的,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答: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聚焦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我们积极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落地,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研发;做强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国内58.2%、全球37.4%。

  二是聚焦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全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我们大力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互联网+制造”,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驱动的智能制造之路;积极推进新零售发展,“盒马鲜生”“网易严选”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三是聚焦城市数字化,打造多元参与、成果普惠的数字治理“杭州模式”。我们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社会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在2016年就启动建设“城市大脑”,在交通拥堵治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又进一步开发智能交通、便捷泊车、智慧医疗、数字旅游、应急防汛、智慧电梯、智慧安防等10多个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同时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大数据资源中心,制定统一规范、开放共享的数据和接口标准,推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高效运行。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更加注重数字科技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应用,深化政产学研协同联动,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更加注重产业生态构建,加大对数字经济关键领域、重点平台、重大项目以及各类试点示范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构建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的协作机制。

  【10:40】

  记者张留提问:这些年来,杭州市政府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十件实事并全力加以推进,去年起还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请您介绍一下主要做法和有关成效。

  答: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着力解决共性问题。我们将票决制作为了解民意、尊重民意的制度性安排,让民生实事项目能够覆盖更多人群,更好解决共性问题。

  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实事项目。我们坚持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不留尾巴,不留后遗症。同时,也统筹考虑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不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比如对“厕所革命”,“美丽公路”沿线驿站和景区的公厕,我们坚持高标准建设要求,但对农村公厕,我们从实用角度考虑,严控成本,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后期运营压力。

  三是坚持各方积极参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们在工作中注重统一群众思想,切实发挥基层社区作用,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比如,在加装电梯工作中,我们确立了“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基本原则,通过业主共商、民主疏导、财政适度支持、创新审批方式等措施,有力破解了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中的难题。

  四是坚持做深做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我们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人大依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在年底衡量和评比环节,不仅看人大代表投票的结果,还要结合群众的真实评价,即群众感受度、满意度、获得感来进行综合评判。

  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简要通报一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人大代表票决确定的十件实事11个子项全部如期顺利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紧盯时间节点、严把质量关,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确保如期兑现好对市民的承诺。

  【10:35】

  问题:我们都知道杭州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请问市委市政府是如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下一步在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我们以打造“移动办事之城”为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全面推动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把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1个工作日以内;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和限制,成立杭州市PPP中心,深化与民营资本合作,已签约落地重大PPP项目49个、总投资149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954亿元。

  二是营造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我们一直竭尽所能降低企业负担,通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措施,2018年为企业减免各类税收1521亿元。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又出台了稳企业稳增长“23条”,持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今年上半年又新增减税降费311.94亿元。

  三是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积极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并上线运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分别达到9.8%、14.1%;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债,上半年共有7家民企、13单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项目落地,发债金额62.5亿元。我

  们高度重视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深入实施一系列引才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今年上半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3.5万余名,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四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我们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启网络案件审理全新模式,被列入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名单。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提出并建立信用信息分类开放机制,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奖”。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1月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争取杭州纳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样本城市,聚焦打造营商环境“生命线”工程,力争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平台建设、开放合作发展、绿色循环生产、现代企业治理等五个方面做到全国领先示范,努力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图自视觉中国

  【10:30】

  新闻发布会进入记者问答环节。

  问题:7月30日,中共杭州市委召开了全会,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杭州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一是强化统筹抓谋划。我们先后制定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杭州城市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与长三角、都市圈全面对接。专门成立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12个专题工作组,并结合实际编制了杭州行动计划和专项行动计划。

  二是聚焦联通抓建设。长三角现代化综合交通路网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杭州东站、沪杭、宁杭、杭甬、杭长、杭黄铁路顺利建成,杭州到柯桥和海宁的城际铁路动工建设;杭长、杭浦、申嘉湖杭等高速公路通车,绕城西复线加快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段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杭甬运河改造工程基本建成,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杭州段工程有序推进,与长三角城市水路交通网进一步畅通。

  三是深化协作抓产业。我们积极探索跨城市产业合作,推动形成了海宁连杭经济区、桐乡临杭经济区、诸暨临杭产业园等平台,累计承接引进项目1600个以上;加强与上海、黄山等城市旅游协作,联手打造了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与松江、苏州、合肥等九城市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四是突出共保抓环境。我们注重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以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为牵引,切实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防联控,有力保障了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活动的顺利召开;深入开展与嘉湖绍及黄山、宣城边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积极探索新安江、太湖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沿湾城市共同推进杭州湾近海生态保护。

  五是围绕共享抓民生。我们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公交、医疗等方面的联通共享。目前杭州已开通到德清、海宁、柯桥等周边县市的公交,今年5月又与长三角7城市实现了地铁“一码通行”。我们还积极推进医保互通,在2017年实现跨省住院费用异地结算基础上,力争今年实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目标,集中力量推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营商环境建设、做强做优“城市大脑”品牌等十个方面重点攻坚项目,努力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作出更大贡献。

图自视觉中国

  【10:25】

  坚持每年办好民生实事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杭州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每年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杭州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优品质,积极推进美好教育发展,加快健康杭州建设,夯实平安杭州基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每年推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杭州创新“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责于民、问绩于民”,通过“12345市长热线”“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等载体,有效推动广大市民和新杭州人参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杭州因此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图自视觉中国

  【10:23】

  突出“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目标

  城市能级和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杭州坚定不移推进市域统筹发展,努力建设杭州都市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特别是通过举办G20杭州峰会、筹办2022年亚运会,城市能级和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杭州高度重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建国以来编制实施了5版城市总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大力推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直至拥江发展,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先后撤市设区,杭州开始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大步迈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

  杭州一直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交流合作,2007年启动建设杭州都市圈,杭湖嘉绍联手推进共建共治共享,2018年四市GDP占全省比重达到47.2%;人均生产总值11.9万元,是2006年的3倍。

  杭州举全市之力办好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示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现在的杭州,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10:20】

  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努力展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杭州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编制了五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一系列保护专项规划,并全面加强依法保护。

  杭州大力实施一系列综合保护工程,从2002年起,启动了持续十年的西湖和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形成了政府领衔、多方参与、项目主导、综合保护的杭州模式,特别是今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得到了国际公认,杭州也因此成为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的城市,进一步展示了中华文明、传承了浙江文脉、彰显了杭州魅力。

  【10:15】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

  杭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05年以来先后编制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严守城市开发边界、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实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区、江河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杭州高度重视钱塘江保护,积极推进“三江两岸”生态带建设,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持续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成为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2017年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杭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萧山化纤、富阳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铁腕淘汰落后产能,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年均值降到40微克/立方米,全市92.3%的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10:13】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杭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60%

  杭州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落地,加快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和各类孵化器建设,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系统,杭州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

  杭州在2014年就率先提出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去年又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大数字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2018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比重24.8%,涌现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集团等一批世界级的领军企业,还培育出一大批极具增长潜力的科技型独角兽企业。

  杭州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为企业创造平等、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去年杭州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60%,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20万,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民营经济强市。

  【10:06】

  杭州70年用三个“翻天覆地”来概括

  一是杭州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市GDP从1949年的2.55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35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45.8倍,年均增长10.4%,是全国第十个GDP超万亿元城市;人均GDP从1949年的89元提高到140180元,增长327.3倍,年均增长8.8%,按世界银行标准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二是杭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区面积从1949年的252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828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23.8%提高到2018年的77.4%。城市越来越精致,乡村越来越美丽,从西湖到大运河到钱塘江,杭州全域正日益成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三是杭州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杭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172元、3319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80倍、203.9倍;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的绝对贫困现象已全面消除;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逐年增加到82.55岁,高出全国平均5.5岁;还有小红帽志愿者、斑马线礼让行人以及“最美妈妈”等一系列“最美现象”,杭州已然成为一座幸福城市。

  【9:35】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现场记者们陆续就位,有的架起了长枪短炮。

相关稿件
· 数说杭州巨变 一图遍览这“翻天覆地”的70年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